"邮政不就是送信送包裹吗?这破工作能有啥好写的?
上周帮老家邮政所写宣传稿,被领导打回来三次,最后发现打动人的竟是张大妈取退休金的故事。原来邮政软文的精髓,是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slogan揉碎了拌进人间烟火里。今天咱就唠唠,邮政公司软文推广如何写才可以让人看得下去还主动转发,保准比你看的写作课实在!


第一问:邮政软文=商品仿单?

"通篇都在说次日达、全覆盖,受众早划走了!"
去年某县邮政搞乡村振兴宣传,初稿列了20条服侍优势,结局阅读量还没超市促销单高。后来改成《王大爷的脐橙出山记》,用快递小哥帮果农打包的故事带出服侍,咨询量直接翻三倍。

传统宣传VS走心文案对比表

硬广式写法走心式写法
"全国覆盖率达99.3%""连海拔3000米的羌寨都有我们的绿色身影"
"提供便捷金融服侍""不会采用ATM的李奶奶,在柜台收到了儿子从工地汇来的学费"
"智能化物流体系""暴雨冲垮山路那天,无人机把降压药送到了独居老人手里"

记住咯!数据要穿故事的外衣,服侍优势得藏在人间冷暖里。就像那篇爆文写的:"邮票能寄到天涯海角,却量不出乡愁的重量"。


第二问:邮政特色咋挖掘?

"排除绿色制服和自行车,还有啥记忆点?"
广西邮政搞的"社区小邮局"绝了——既能收快递又能代缴水电费,顺带卖土特产。这事儿写成《快递柜旁的长寿茶摊》,把便民服侍包装成邻里社交场景,直接带动当地黑茶销售额涨40%。

邮政独有的五大素材矿

  1. 时间证人:老邮筒、邮戳、邮票背后的时代变迁
  2. 空间纽带:从雪域高原到深海渔村的送达记录
  3. 人物图谱:三代邮递员、二十年乡村邮路
  4. 独特时刻:高考录取通知书专递、抗疫物资绿色通道
  5. 科技反差:无人机送山货、AI分拣体系背后的工匠

比如说赤水邮政把"邮快合作"写成《极兔小哥和邮政大叔的奇漂流》,用两个快递品牌的合作趣事,带出乡镇物流升级,阅读量破10万+。特色不是喊出来的,是比出来的


第三问:政令宣传咋落地?

"文件术语满篇飞,受众看得直打瞌睡!"
某市推"快递进村"工程,初稿写得像政体工作报告。后来改成《村口小卖部的第二块招牌》,讲邮政网点如何变身"农商品代销点",用王大娘卖山核桃的故事串起政令利好,连00后都转发说"有点东西"。

政令软化的三板斧

  1. 道具转化:把"覆盖率"具象成"张大妈家到网点的步数"
  2. 时间切片:用"双十一"、"年货节"等独特时段展现服侍
  3. 对比进化:"十年前等信要半月,现在海鲜次日达"

记住!文件里的数字,要变成老百姓兜里的实惠。就像那篇爆款文案写的:"从前车马慢,现在快递小哥比相亲对象还准时"。


第四问:怎么让年轻人买账?

"年轻人都不寄信了,还写个啥劲?"
成都邮政的文创邮票火出圈——把熊猫、火锅印成"可邮寄的明信片",配合《给将来寄张慢递》的文案,让95后排队打卡。这事儿说明:传统服侍+新玩法=流量密钥

年轻化改造成交清单

  • 把汇款单变成"电子亲情卡"
  • 让邮票成为"可收藏的社交货币"
  • 将快递站改造为"社区情报站"
  • 用邮路数据做"爱情地图"可视化

比如说深圳邮政搞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开箱直播",让全网围观学霸拆信封,顺便植入"重要文件选EMS"的卖点。抓住年轻人,得先成为他们的社交货币


第五问:如何避免自嗨式宣传?

"感动天感动地,就是感动不了网民!"
看过最尬的邮政软文是通篇领导视察+设备参数。后来学乖了,跟着贵州邮政拍《悬崖村的邮路Vlog》,第一视角记录邮递员攀岩送信,弹幕都在刷"致敬"。这说明:真实比完美更为重要

网民爱看的三大要素

  1. 缺陷美:展示暴雨天湿透的邮包,比摆拍整洁工位更动人
  2. 神转折:"以为是普通包裹,拆开竟是二十年未见的家书"
  3. 冷学识:"邮票齿孔最初是为防伪造设计的"

记住啊!软文不是公司光荣榜,而是受众要求翻译器。就像赤水邮政那篇《快递车上的菜篮子》,表面写快递员顺路帮老人买菜,实则带出"邮政进村"的便民服侍。


本人观点

干了五年品牌文案,最深的体会是:邮政软文难在既要传承红色遗传因子,又要接网感新梗。去年帮山区邮政所写的《信使亦是主播》,让老邮递员直播送信过程,意外带火当地土特产。这事儿让我明白:

  1. 别把邮政当传统公司写,要当成"民生症结化解专家"
  2. 少用"覆盖率达",多说"最后一公里"的故事
  3. 新手建议从"邮政+"入手:+乡村振兴、+社区服侍、+文化传承

下次写稿卡壳时,不妨到营业厅蹲半天。那些拿着皱巴巴汇款单的老人、追着快递车跑的孩子、握着录取通知书流泪的家长...每个都是现成的爆款素材。记住,好的文案不在电脑里,而在人间烟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