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样魔幻的都市里,你家店铺还在发传单?隔壁王阿姨的馄饨店靠小红书笔记,愣是把弄堂小店做成网红打卡地。今天咱们就唠唠,怎么用小红书让上海本地品牌从南京路火到外滩。


一、上海宁到底爱看啥内容?

黄浦江边的姑娘小伙,和五线城市网民口味能一样?去年有个数据挺有意思:上海网民刷到"小众买手店"笔记的点赞率,比全国均值高出38%。三个本地化创作秘诀你得知道:

  • 把"巨鹿路探店"改成"从静安寺走拐角第三家"
  • 用"侬晓得伐"代替"你知道吗"
  • 展示陆家嘴夜景时,记得带上弄堂烟火气

举一个反面例子:某连锁奶茶店全网点用同一套文案,结局上海网民吐槽"伐接地气"。


二、素人笔记为啥比广告好使?

Q:花大钱找网红不香吗?
A:去年调查显示,上海网民对素人笔记的信任度比KOL高21%。真实感才算是王道

  • 拍后厨别采用滤镜,砧板上的葱花比摆盘更为重要
  • 记录阿姨妈妈们排队等鲜肉月饼的真实场景
  • 展示商品在潮湿梅雨季的真实表现

有个经典案例:虹口区某生煎店老板,每天直播和面过程,三个月涨粉5万+。


三、视觉套路拆解手册

在外滩拍大片谁都懂,怎么让开销者觉得"这店就在我家门口"?试试这些本地化视觉技巧

  • 雨天拍窗玻璃上的水珠比晴天拍门头更动人
  • 把商品放在石库门老房子的八仙桌上
  • 对比图左边放国际饭店蝴蝶酥,右边放你家新品

不一样内容类型要换打法:

内容类型拍摄重点上海网民偏好
美食汤汁流淌刹那搭配老克勒餐具
服饰梧桐树影穿搭展示新天地街拍场景
家居弄堂改造前后突出空间依靠妙招

(数据源自2025小红书上海网民行为报告)


四、让阿拉上海宁自愿转发的绝招

去年有个聪明商家,在小红书发起#寻找最嗲上海话#挑战赛。结局呢?爷叔阿姨们玩得比年轻人还起劲,相关笔记破10万条。两个互动必杀技

  1. 在静安寺商圈搞"暗号开销":刷到笔记的报"腔调十足"打8折
  2. 教网民用本地食材DIY:比如说用城隍庙梨膏糖做创意甜品

重点提醒:千万别学某些店搞虚假排队,去年有商家雇人充场面,被眼尖网友扒出同一批人反复出现。


五、定价里的海派智慧

"十块钱三样"的套路在上海可行不通。试试这些本地化定价谋略

  • 把"第二杯半价"改成"买赠武康路明信片"
  • 用"节约三杯咖啡钱"替代"立省50元"
  • 套餐名起作"老上海怀旧套装"

有个真实教训:某甜品店照搬成都的"买一送一",结局被吐槽"像菜场促销"。


六、蹭热点的高级玩法

不是让你硬凑电影节红毯,上海网民吃的是"优雅蹭热点"。去年进博会期间,有商家这么玩:

  • 把进口商品和本地老字号混搭测评
  • 制作"从进博会展馆到你家小区"的物流可视化
  • 发起"我家门口的进博同款"征集

记住这一个公式:国际事物+本地视角+实用价值=爆款笔记。


七、数据跟踪冷学识

别光盯着点赞量,这三个指标才算是核心:

  1. 收藏/点赞比(高于1:3说明实用性强)
  2. 本地网民占比(低于60%要调整内容)
  3. 检索核心词排名(前20名才有延续流量)

有个商家发现,"淮海中路下午茶"这一个词的搜索量,周末比工作日高3倍,及时调整发布时间后曝光量翻番。


说一句掏心窝的,在上海做小红书营销就像煮本帮菜——浓油赤酱要的,但火候差了分毫就变味。上周路过田子坊,看见个卖梨膏糖的老字号,老板在店里贴满网民笔记截图,这可比挂"百年老店"招牌管用多了。记住咯,上海网民要的不是高大上,而是骨子里的精致与真实。下次写笔记前,试着把手机镜头往下压30度,拍点石库门砖缝里钻出的野花,可能比拍整个门头更具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