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把商品仿单写成催眠神器?
上周帮朋友改空气炸锅的推广文案,原稿写着"360°热风循环技术"——好家伙,顾客说看这词以为在卖直升机螺旋桨!功能描述≠仿单复读机,今天教你用大白话把商品亮点变成种草利器。
第一招:给技术名词穿"人话马甲"
研发部给的技术参数,就像学霸写的数学公式,普通人看着就犯困。这时候需要翻译官思维:
- 把"纳米级过滤网"改成"连花粉都能卡住的空气筛子"
- 把"双引擎动力"说成"跑车心脏装进扫地机"
- 把"负离子护发"变成"吹头发像给发丝敷面膜"
举一个真实案例:去年给净水器写的爆款文案,把"RO反渗透技术"翻译成"五层关卡拦水怪",配合手绘闯关漫画,转化率直接翻倍。潜在顾客哪管什么技术定律,他们只想知道这玩意儿能拦下多少脏东西。
第二招:功能场景化,让开销者脑补采用爽点
别光说"大容积",要带人进入具体场景:
- 冰箱500L容积 → "塞下30斤西瓜+20罐啤酒+闺蜜送的生日蛋糕"
- 扫地机续航3小时 → "够扫完200平大平层还顺带把狗窝理了"
- 电饭煲4L容积 → "五口之家管够,临时加俩亲戚也不慌"
记得去年写破壁机文案时,特意设计了个对比场景:
"早上7点,隔壁老王用普通榨汁机——咚咚咚吵醒整栋楼;
你用静音破壁机——媳妇以为您改行当特工(悄无声息)"
这组对比图在朋友圈转疯了,静音功能直接卖断货。
第三招:用身体感受代替参数堆砌
数字会骗人,但身体反应最诚实:
常规写法 | 感官爆破法 |
---|---|
吸尘器20000Pa吸力 | 吸猫毛时能把地毯纹路都吸立体 |
空调1级能效 | 开整晚电费不够买根冰棍 |
面膜28ml精华液 | 挤出来的余量够抹脖子+手肘 |
有个绝招叫"五感测试法":让试用者蒙眼体验商品,记录他们摸到/闻到/听到时的真实反应。上次测试颈部按摩仪,收集到"像长颈鹿在舔脖子"的神比喻,直接成了slogan。
第四招:把仿单变闯关游戏
年轻人就爱解锁成就,试试这种游戏化文案架构:
新手村任务:找到开机键(附发光箭头图)
青铜挑战:三分钟做出脆皮鸡翅(失败率0.1%)
王者成就:开发隐藏菜谱(附网民发明的奥利奥炸鲜奶教程)
家电品牌做过超赞的案例:在微波炉面板贴"段位贴纸",配合小程序任务:
- 热剩饭(倔强青铜)
- 做蛋糕(荣耀黄金)
- 烤整鸡(最强王者)
每个段位解锁不一样优惠券,复购率飙升45%。
第五招:让开销者当商品代言人
别自己吹牛,把话筒递给真实采用者:
宝妈李姐:"辅食机打的红薯泥,婆婆以为是店里买的"
程序猿阿凯:"升降桌升到1米2,终于能站着写代码治腰椎"
健身教练大刘:"体脂秤骂人比私教还狠,但数据准得服气"
最绝的是有个吹风机品牌,让开销者上传采用前后对比照:
"Tony老师吹的 VS 自己在家吹的"话题引爆抖音,素人视频播放量破2亿。
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
在广告圈混了八年,发现个怪现象:越懂商品的人越不会写文案。研发工程师能把零件拆解三天三夜,但潜在顾客只关心"这玩意儿能不能让我多睡半小时懒觉"。
去年接触过一款扫地机,技术参数碾压同行,但初版文案写着"路径规划算法升级至4.0版本",看得人毫无欲望。后来改成"放心去约会,它扫地比查岗的闺蜜还仔细",当月销售额暴涨300%。
所以啊,下次写功能文案前,先把技术文档锁进抽屉。去菜商圈听听大妈怎么夸自家青菜水灵,去幼儿园看一看老师怎么哄孩子吃饭,这些鲜活的人话,比任何专业术语都有杀伤力。记住,潜在顾客买的不是参数,是参数带来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