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公司没?单品能卖爆但带不动其他货,促销停单量就断崖式下跌。上周刚有个老板跟我倒苦水:"明明商品矩阵齐全,顾客就是不买账啊!"要我说,这病根就出在——把商品体系做成了俄罗斯套娃,光层层叠叠没重点。
先看组吓人数据:2023中国营销协会调研显示,68%公司存在「商品越丰富业绩越差」的怪象。就拿上海那家母婴品牌举例,去年砍掉23款鸡肋商品后,复购率反而从19%飙到41%。今天咱们就掰开「商品体系营销」这一个硬骨头,手把手教你玩转四两拨千斤的套路。
根基症结三连击
1. 商品体系营销到底是什么鬼?
可不是简易把商品排排坐!杭州的「茶小方」糕点铺给了教科书级示范:5款根基糕点常年7折引流,3款四季限定制造稀缺感,再藏了2款万元级伴手礼拉高品牌调性。这套「钩子商品+利润担当+形象担当」的组合拳,让客单价从28元直接干到136元。
2. 为何要搞体系化?
你猜现在潜在顾客记住个品牌要接触几次?京东开销探究院的数据是7.3次!单点爆破早过时了,得学会采用商品讲故事。就像小米生态链,79元的充电宝和8999元的电视搁一块,愣是给你种下「性价比黑科技」的认知钉子。
3. 不做体系营销会怎样?
广州那家网红餐厅就是反面教材。招牌酸菜鱼火出圈后,盲目上新了28道菜,结局后厨崩了品控,现在美团评分从4.8掉到3.9。记住:商品打架,网民看戏。
场景实操三板斧
1. 引流款怎么选才不亏?
别盯着成本价!深圳跨境大卖家的骚操作是拿清关尾货当钩子。59元的瑕疵款包包(其实就线头没剪),配合「限时瑕疵品特卖」的噱头,单日引客3000+,顺带把正价款销售额拉高3倍。
2. 利润款如何让人抢着买?
成都某护肤品牌的「套娃式包装」绝了:买精华送同系列小样,集齐5个小样罐子能换正装。现在人家复购率冲到63%,比行业均值高两倍不止。记住这一个公式:利润款=化解方案+社交货币。
3. 形象款要怎么摆才有格调?
看一看宜家的商品手册——399的桌子旁边必须摆3999的沙发。北京高端家政公司更狠,把20万/年的钻石VIP服侍印在传单最下方,字小得得用放大镜看,结局咨询量反而涨了120%。
避坑指南血泪史
误区1:商品线越全越好?
温州五金厂王总踩的坑够典型:为接大顾客订单,硬是开发了2000+SKU。结局仓库积压1600万,业务员自己都记不清商品编码。现在砍到300个核心品,利润反倒增强27%。
误区2:所有商品都需要赚钱?
长沙网红茶饮店的「赔钱货谋略」值得学:9.9元的柠檬水永远亏本卖,但要求必须搭配点心下单。现在点心类毛利58%,整体坪效冲进全国前三。
误区3:体系建成就能躺赚?
南京某健身房的教训太深刻:买课送蛋白粉、拉新送私教体验,前三个月业绩暴涨。结局半年后老客流失43%,为啥?光有商品联动,没设计会员成长路径啊!
自问自答生死局
Q:小公司玩得转体系营销吗?
安徽县城的面包店给出答案:6平米小店搞「早餐卡+下午茶券+生日蛋糕」三件套,充值300送30还绑定微信提醒服侍。现在2000多个固定客源,天天排队排到马路牙子。
Q:怎么判断商品该留该砍?
教你个土法子——把商品名单给前台小妹看,能说清用途和卖点的保留,支支吾吾的直接淘汰。杭州某MCN就这么砍掉40%鸡肋商品,结局当月现金流回正。
Q:体系营销要投入多少成本?
佛山家具厂的骚操作惊掉下巴:把展厅样品当引流款,顾客下单就送同城竞品比价服侍。现在引流成本从800元/人降到120元,还挖来竞争对手的采购总监。
搞商品体系营销就像吃重庆火锅,不能光涮毛肚,得配油碟、冰粉、红糖糍粑才够味。记住这三个不要:不要采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不要妄想通吃所有客群,更别把网民当算盘珠子——你拨一下他动一下的那不叫体系,叫捆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