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下便利店上演的冰淇淋大战可太有意思了!蒙牛承包了冰柜第三层,钟薛高偷偷塞满收银台旁的展示架,就连五羊牌都开始搞"第二份半价"。看着这些操作,我突然悟了——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营销管理现场教学吗?

(此处空一行)

当我们在说营销管理时,到底在管什么?

十年前我面试时被问懵过这一个问题。当时支支吾吾说"就是搞促销吧",结果被面试官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盯了五分钟。现在才明白,营销管理本质上是在玩资源匹配游戏

举一个真实案例:某国产护肤品牌去年把70%预算砸在直播间,结果发现复购率不到5%。今年他们做了三件事:

  1. 重新划分市场(原来40%网民是敏感肌却没人管)
  2. 调整商品组合(把祛痘系列升级成"急救包+日常护理"套装)
  3. 铺设体验渠道(在三甲医院皮肤科放试用装)

你品你细品,这可比单纯投广告高级多了吧?

(此处空一行)


4P理论过时了?看一看超市货架暗藏的玄机

总有人嚷嚷"4P理论早该进博物馆",可我家门口永辉超市的粮油区最近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

传统4P2023升级玩法
商品(Product)金龙鱼搞出"中老年控糖专用油"
价格(Price)鲁花用500ml小包装破局高价困局
渠道(Place)福临门在社区团购仓设临期品专区
促销(Promotion)多力启动"空瓶换购"绑定复购

看见没?老框架装新酒,照样能喝出茅台味儿!关键是要像乐高积木那样灵活组装,去年帮某母婴品牌做咨询,我们就使用"商品+渠道"组合拳,把婴儿洗衣液铺进了300家月子中心。

(此处空一行)


流量越来越贵,营销管理者半夜在焦虑什么?

上个月和4A公司朋友喝酒,这老哥掏出手机给我来看一个数据:某美妆品牌抖音投放ROI从1:5暴跌到1:1.2。他红着眼睛说:"现在做营销就像在漏水的船上舀水!"

但危机里往往藏着转机。今年观察到三个破局姿势:

  1. 从公域捕捞转向私域养殖(完美日记的微信生态堪称教科书)
  2. 把网民变成销售员(观夏的KOC分销体系值得细品)
  3. 给数据装上显微镜(林清玄连网民剪指甲频率都记录)

最绝的是某区域奶茶品牌,他们用公司微信+小程序,硬是把12%的过路客转化成每周下单3次的铁粉。

(此处空一行)


为什么星巴克敢说"我们不是卖咖啡的"?

在星巴克当了五年店长的学姐跟我说过真相:他们考核的不是营业额,而是客人在店里停留的时长。这背后藏着营销管理的终极命题——你在经营商品,还是在经营关系

去年参访某智能家居公司时更开眼。人家商品经理桌上放着三样东西:

  • 网民装修进度表
  • 物业交割时间轴
  • 小区业主群聊天记录
    这才叫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比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品牌高了不止十个段位。

(此处空一行)


我的血泪教训:别把营销玩成玄学

刚入行时沉迷各种酷炫概念,直到把公司新品发布会搞砸才清醒。现在看营销管理,其实是做好三道算术题

  1. 减法:砍掉自嗨型创意(说的就是你!地铁通道里的AR互动广告)
  2. 加法:增强网民触点管理(婴儿奶粉罐里的冲泡说明都藏着心机)
  3. 乘法:打通数据孤岛(某服装品牌把试衣间数据导进CRM系统绝了)

最近在帮老家果园做线上推广,就使用最土的"朋友圈晒单返现"套路,配合快递箱里的手写感谢卡,复购率竟然比网红直播还高30%。你看,营销管理玩到极致,比的不是预算多少,而是心思深浅

(此处空一行)

干了八年营销,越来越觉得这行当像中医——既要熟背典籍,更得会望闻问切。那些张口闭口"品效合一"的,可能连自家网民早餐吃什么都不知道。下次看到XX新零售、O2O闭环之类的热词,不妨多问一句:这套打法,能让街边王大爷多卖两斤橘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