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做好舆情危机预防工作
一、预防舆情危机的工作内容
1.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应采取谨慎言行,坚守道德底线,认识到预防重于应对。
2.建立互联网舆情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估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全面客观评估,及时备案并统筹兼顾。
3.设立互联网舆情监测和报告机制,选择合适的监测方式,实现全网实时监测;建立舆情联动监测机制,形成团队协作;对可能引发舆论的事件及时上报领导,确保信息规范传递和责任落实。
4.建立舆情发布和引导机制,包括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网评队伍建设,建立舆情处置反馈制度,以及实施重点网民备案沟通制度。
5.创建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涵盖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影响、真诚沟通提升公信力、利用媒体扩大应对空间等方面。
6.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强化舆情源头管理的沟通与汇报,交流工作方法,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防范水平。
7.形成有序的舆情风险防范流程:初步回应、提出办理意见、部门负责人批转、领导批示、安排专人回复。
二、舆情危机预防的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协作联动,制定舆情源头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方案,指导规范工作,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协作关系。
3.加强队伍建设,举办舆情风险防范专题培训,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提升同志们的网络应用和监管能力。
4.持续创新改革,关注互联网新动向,探索舆情监测新技术、新应用、新经验,确保舆情风险防范工作取得新进展。
关注舆情动态防范舆情风险的解决办法
关注舆情动态,防范舆情风险是各类组织面临的重要议题。有效策略如下:
首先,构建舆情监控系统至关重要。设立专门团队,运用专业工具,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关键词设置、定向爬取等技术手段能确保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和精准度。定期整理分析,形成舆情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内部管理亦不容忽视。制定舆情应对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响应。对员工进行舆情培训,提升意识与应对能力。建立沟通机制,保障信息流畅,以便在危机时刻及时传达信息。
此外,主动与外界沟通互动亦是关键。在危机爆发时,企业应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消除公众疑虑。参与媒体采访和新闻发布会,与公众直接沟通,展现诚意与态度。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网友互动,倾听民意,调整策略。
持续关注舆情后续发展同样重要。在危机初步得到控制后,保持警惕,持续监控事件动态,防止舆情反复。反思事件中暴露的问题,加以改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及时发布最新动态,树立良好形象。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
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情,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启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内的预警支持功能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处置。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流通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
在“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三、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件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平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对于确是部门失责行为要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四、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
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需求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分析站搭建舆情预警机制)、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
因此,应对舆论监督,政府不能仅靠事后被动应对,而应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从现实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