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突然发现,现在发优惠广告就像面朝空房间喊话?
上周路过步行街,看见奶茶店小妹举着"第二杯半价"的牌子,路上行人匆匆而过,连个眼神都没给。这场景看得我直摇头——都2025年了,怎么还有人用2019年的营销套路?疫情这面照妖镜,把多少公司的软文照成了"硬伤文"。


先看清这三个变动,别急着下笔

① 健康焦虑变流量密钥
以前说"有机食品"像在吹牛,现在你说"冷链可追溯",年轻人能把库存买空。某生鲜平台去年用《48小时从农场到消毒台》的软文,配合核酸检测报告展示,转化率直接飙了180%。

② 线上开销成肌肉记忆
还记得2020年抢菜靠手速,现在老头老太太都学会直播间蹲优惠。但别光知道搞促销,学学那家做智能家居的——他们把商品融入《宅家抗疫日记》故事集,半年涨粉50万。

③ 情绪价值才算是硬通货
疫情前晒商品参数是专业,现在这叫"没人味"。有个做空气净化器的品牌,软文通篇讲网民带孩子去公园的故事,最后沉甸甸带句"呼吸自由,从xx开始",咨询量翻了3倍。


老司机都在这三个地方翻车

1. 还在玩消息轰炸
"买三送一限时限量抢购"这种话,现在连广场舞阿姨都免疫。看一看人家新玩法:

  • 焦虑转化法:"办公室通风差?xx新风体系承包你的深呼吸"
  • 场景偷换术:"周末露营带什么?便携消毒盒比自拍杆更为重要"
  • 数据可视化:柱状图对比普通口罩和xx口罩的飞沫阻挡率

2. 忽视后遗症心理
最近帮朋友改健身房软文广告,发现个大坑——居然写"疫情期间胖了多少斤?"。立马改成"这三年我们都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报名率噌噌涨。

3. 不懂借势新刚需
现在人最关心什么?看这组数据:

要求点搜索量增长率软文转化TOP3行业
居家办公设备215%人体工学椅
家室医疗储备187%智能药箱
短途旅行装备163%露营帐篷

手把手教你写"后疫情体"软文

Q:新手怎么写才不踩雷?
A:记住这一个万能公式:痛点场景+化解方案+情绪按摩

① 开头要像老朋友聊天
错误示范:"xx商品全新上市..."
正确打开:"你是不是也养成了这些新习惯?出门必带消毒喷雾,网购先看发货地..."

② 中间玩转对比心理学
疫情前vs疫情后的开销观念变动表
不一样年龄段囤货清单对比
同价位商品的消杀功能参数对比

③ 结尾学会留白
别写"立即购物",试试:"这份稳妥感,我们准备了三年"或"点击领取你的生活重启包"


看一看其它人家的满分作业

案例1:社区超市的逆袭
有家小超市在公众号发了篇《团长失业后的365天》,记录从团购潮退去后的转型故事。文章里:
晒出疫情前后货架对比图
穿插老开销者的采购习惯变动
植入新引进的社区快递代收服侍
结局当月新增会员卡办理量破千。

案例2:旅游公司的神操作
某旅行社推"城市微旅行"商品,软文写成《在熟悉的街道发现新风景》。重点写:
本地史实建筑打卡攻略
2小时车程内的秘境景点
防疫安心包随行赠送
咨询量是传统线路的5倍。


小编说点掏心窝的话

干了八年文案,发现疫情后的网民就像伤弓之鸟——既渴望回归正常,又带着应激反应。软文写作千万别硬卖,得学着当心理按摩师。那些爆款文案的共同点,都是先把商品藏起来,先聊生活,聊转变,聊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三年。

最后甩个硬核数据:依循最新统计,带"稳妥感"核心词的软文点击率比普通文案高73%,网民停留时长多42秒。所以啊,下次下笔前先问一问自己:这篇东西,能给受众带来片刻心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