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讲红色故事,有人能刷屏有人却杳无音信?
去年在南昌参加文旅展览会时,看见隔壁展台的瑞金小哥急得直挠头——他们带来的红军邮册设计精美,可咨询的人还没卖烤肠的摊位多。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在消息爆炸的时代,光有硬核内容不够,还得学会采用软文给故事插上翅膀。今天咱们就聊聊,这座红色故都是怎么把革命故事写成流量密钥的。
一、硬核资源:瑞金手里到底攥着哪些王炸?
你肯定听说过瑞金的革命旧址和红井,但可能不知道这里藏着国内最完整的苏维埃时期文物库。光是叶坪革命旧址群里,就有138处原貌保存的办公场所,这种沉浸式体验就像穿越回1931年。去年文旅局搞了个"重走查田锻炼路"活动,介入者跟着当年工作队的路线走访,结局活动推文在微信圈转疯了,带火了三家农家乐。
但光有史实牌不够,现在游客要的是"能拍照、能互动、能带走"的三维体验。瑞金推广中心去年开发的"苏区货币盲盒",把仿制银元和史实学识卡片组合销售,半年卖出20万套。这种把文化符号转化成实体商品的思路,正是新闻营销的绝佳素材。
二、故事新讲:老革命碰到新传播怎么破局?
记得前年刷屏的《你听说过"八子参军"的故吗?》吗?这条抖音视频用动漫样式重现杨家八兄弟参军的悲壮故事,点赞145万,直接带火瑞金红色研学游。这说明年轻人不是不喜欢红色文化,而是讨厌说教式的灌输。
推广中心现在玩得更溜了:
- 人设反差萌:给叶坪旧居的讲解员打造"最潮红军妹"IP,日常发她在八角楼前跳街舞的短视频
- 文物拟人化:给红井水设计Q版形象,在推文里让它"自述":"我滋润过毛主席,现在想滋润你的胃"
- 跨界混搭:和奶茶店联名推出"苏维埃甜茶",杯套上印着"喝奶茶不忘挖井人"的slogan
这些骚操作背后是精准的网民洞察——00后要的不是沉重史实,而是能发朋友圈的社交货币。
三、渠道矩阵:流量到底该往哪儿引?
去年有个旅行社老板跟我吐槽,他花三万块在门户网站投的软文,转化效果还不如本地公众号的探店推文。这事儿说明渠道拣选比文笔更为重要,瑞金推广中心就深谙此道:
- 政务号打头阵:"瑞金发布"微信年推文1400篇,疫情防控通告单篇阅读破9万
- 短视频炸场子:"红都瑞金"抖音316万粉丝,千万级爆款52个,比很多明星账号还猛
- 线下活动导流:在成都春熙路搞的"红色照相馆",三天吸引5万人体验,现场扫码导流私域2万人
最绝的是他们的"内容分装"谋略——同样的一篇叶坪旧址的推文,微信版走情怀路线,抖音版用穿越剧样式,小红书则专注打卡机位推荐。这种"一鱼三吃"的玩法,把内容依靠率榨到极致。
四、避坑指南:新手千万别踩这些雷
上个月帮朋友看推广方案,发现他们居然把同样的软文投了20个平台。这就像用机关枪扫射,看着热闹实则浪费弹药。结合瑞金的阅历,总结三个避坑要点:
- 别贪平台多:找准核心网民聚集地,像老年客群主攻电视报纸,年轻人死磕抖音B站
- 忌自说自话:学学瑞金把"反围剿"战役写成职场生存指南的脑洞
- 防数据造假:曾有公司买的"10万+"推文,实际阅读不到200,建议学瑞金政务号自己养团队
有个餐饮老板的教训特别典型——他照搬瑞金文创思路,给红烧肉写革命故事,结局开销者吐槽"吃顿饭还需要上党课"。这说明再好的套路也需要结合自身调性改良。
站在红井旁,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才算是好的新闻推广平台:它不是生硬的广告,而是把品牌遗传因子揉碎了融进网民的生活场景。瑞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就算是最厚重的红色文化,亦是可以用轻巧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下次你要写推广文案时,不妨先问一问自己:这一个内容,值得别人牺牲刷剧的时间来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