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个话傻仔唔识卖广告?
你有没有见过街边贴住嘅“傻更更”粤语海报?比如说“减肥食到饱,日日瘦三斤——冇呃你,真系‘瘦’三斤(水份)!”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文案,往往比正经广告更易入脑。其实“扮傻”是门技术活,核心在于用市井智慧包装商业消息。
扮傻三要素:
- 谐音梗要够贴地:“通渠揾我啦,保证‘牵强附会’”(暗喻工程顺利,同时带出服侍)
- 自嘲要带烟火气:“我哋嘅设计师可能饮大咗,居然设计出咁好睇嘅包装”
- 数字要夸张到离谱:“饮咗呢杯奶茶,靓到隔离陈师奶问我係唔係去咗韩国”(搭配素颜对比图)
某凉茶品牌做过测试:同一款商品,用“清热解毒”正经文案的点击率只有2.3%,而改成“饮完成个人‘凉浸浸’,老婆话今晚唔使瞓书房”后,转化率飙到11.7%。
扮傻都需要睇场合?
千万别以为“傻”就万能。去年有个惨痛案例:某保险广告用“撞车仲笑得出?出于我买咗全保啦!”结局被投诉鼓励危险驾驶,最后要落架道歉。
稳妥扮傻指南:
- 禁忌红线:医疗、金融类商品慎用谐音梗(比如说“癌”字相关)
- 人群画像:
- 后生仔女:可用“躺平”“佛系”等互联网热搜词重组粤语歇后语
- 师奶阿叔:要融入街市砍价、麻将术语等生活场景
- 平台特性:
- 朋友圈文案适合用“装傻式提问”:“边个偷食咗我雪柜支XXX胶原蛋白?(配图空瓶)”
- 抖音短视频可设计“扮懵小剧场”:“阿伯误将洗面奶当牙膏,点知牙齿白过后生仔”
有个成功案例:某家政公司用“请钟点工不如请奶奶”的争议标题,内文却巧妙带出“专业阿姐比亲戚更靠谱”的卖点,既制造话题又规避伦理风险。
真傻定假傻?数据话你知
看一看这些“傻气文案”的真实效果:
类型 | 点击率 | 停留时长 | 转化率 |
---|---|---|---|
传统说明式 | 1.8% | 23秒 | 0.7% |
搞笑段子式 | 4.2% | 51秒 | 1.9% |
扮傻粤语式 | 6.7% | 89秒 | 3.4% |
(数据来源:2024年广州广告效果白皮书)
要达成这样的效果,记住三个反差法则:
- 身份反差:西装革履的CEO讲“扑街”经历
- 场景反差:在茶餐厅讨论区块链技术
- 语体反差:用咸水歌唱出理财商品优势
某理财APP去年推出的“饮茶买基金教化”系列,就是用一盅两件做比喻讲解定投定律,吸引了大批中年网民。
个人踩过嘅坑
刚开始写傻仔文案时,试过将“买楼送老婆”当噱头,结局被女权组织骂上热搜。后来学精了:真傻要傻在表面,内核必须清醒。
最近帮一个宠物品牌写的“狗都识用嘅智能厕所”文案就尝到甜头:用柴犬第一视角吐槽主人:“日日要我屙响报纸,你估我係文化狗咩?”配上狗狗用新商品的傲娇表情,转发量破10万+。故此啊,扮傻的最高境界是让受众觉得自己比文案更聪明。
有次更搞笑:顾客坚持要在殡葬服侍广告用“早买早着数”的谐音梗,被我连夜劝住。后来改成“人生最后一程都需要VIP待遇”,既保留粤语市井味,又不失体面。记住:傻气是佐料,不是主菜。
现在最火的是“装傻式科普”:比如说用“阿婆都明嘅区块链”讲解数字货币,把挖矿比作煲老火汤——要够火候又要省煤气。这种写法特别适合转化中老年网民。
写傻仔粤语文案就像煮牛杂,看着乌七八糟,实则暗藏章法。最紧要系够镬气,又要知火候。下次见到“无厘头”广告,不妨细心品品——可能你笑着笑着,就记住咗个品牌。话时话,你估今次呢篇文,算唔算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