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开店半年还无人问津?隔壁老王靠三篇软文就把客流量翻了三倍?
上个月亲眼见到,苏州平江路一家老字号糕点铺,把祖传配方写成《乾隆下江南错过的八珍糕》,愣是把车水马龙的铺子变成网红打卡点。这事儿让我突然开窍——在江苏做推广,得学会采用软文讲好"苏式故事"!
定位篇:找准你的"江苏遗传因子"
先整明白江苏人爱看啥
别觉得软文就是发发广告,在江苏这片文化沃土上,得学会把商品揉进江南烟雨里。比如说卖黄酒的非得扯上《浮生六记》,推丝绸的得讲讲宋锦织造局的秘闻。
三类必杀定位法:
- 文化派:把商品包装成非遗传承(参考扬州漆器厂的推广套路)
- 烟火派:学南京李记锅贴,用市井故事带出老字号热度
- 科技流:像苏州制造业园区公司,把商品参数写成"智造传奇"
去年无锡某智能马桶商家就玩得贼溜。把商品功能写成《梅雨季的干爽秘籍》,还扯上徐霞客游记,当月销售额直接破百万。
内容篇:苏式软文的"三件套"
别光写商品!得造个"江苏人设"
看一看这两个开头哪个更抓人:
"本商品采用先进技术..."
"还记得小时候巷口阿婆熬的梨膏糖吗?"
爆款内容公式:
- 痛点扎心:写透梅雨季的潮湿、早高峰的拥堵
- 化解方案:自然带出商品特性,比如说"三秒速干的秘密"
- 情感共鸣:收尾得让人想起外婆的桂花糕、爷爷的紫砂壶
南京某除湿机品牌就深谙此道。去年那篇《没有黄梅天的金陵旧梦》,把除湿功能写成守护老宅的故事,转发量直接破10万+。
渠道篇:选对平台事倍功半
不是所有江苏人都看扬子晚报!
这里还有个对比表格帮你决策:
平台类型 | 适用商家 | 典型案例 |
---|---|---|
官媒系 | 政体合作项目 | 中国江苏网的公司专访 |
生活号 | 餐饮零售 | 现代快报网的探店专栏 |
短视频 | 年轻开销品牌 | 荔枝新闻的"江苏好物"直播 |
有个真实教训:常州某民宿老板非要在知乎软文写作,结局三个月才来5个客人。后来转战抖音拍《天目湖守夜人》vlog,周末房直接订到三个月后。
互动篇:让软文自己"长腿跑"
别光顾着发!得让受众帮你传播
教你三招互动必杀技:
- 地域梗:在文末问"你家乡话怎么说..."(苏南苏北吵得越欢传播越快)
- 打卡奖励:学扬州东关街商户,晒照送蟹黄汤包
- 故事接龙:像无锡灵山景区那样,让游客续写祈福故事
上次刷到个神操作:南通家纺城商家发起#帮爸妈选床品 话题,愣是让年轻人把四件套买成孝心礼物,销售额环比增长280%。
避坑篇:新手最易踩的三大雷
- 文化硬伤:把镇江香醋写成淮安特产(等着被本地人骂上热搜吧)
- 用力过猛:十八线小厂非要吹"百年传承"(查查企查查就露馅)
- 渠道错配:在老年受众为主的平台推盲盒(不如直接发传单)
盐城某海鲜商家的惨痛经历值得警惕:软文里写"现捕现发",结局IP地址显示在内陆,被扒皮后直接关店。
小编观点
在江苏混了八年推广圈,越来越觉得好的新闻推广平台得像评弹——既要吴侬软语的婉转,又得有三弦的干脆利落。见过最绝的案例是家卖阳澄湖大闸蟹的,把防伪教程写成《蟹将军的身份证秘史》,愣是把枯燥说明文变成转发10万+的爆款。所以啊,下次软文写作前,先泡壶碧螺春,把自己当半个说书先生。记住,在江苏经商,不会讲故事比不会做商品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