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刷短视频时有没有发现?每隔三条内容就会跳出"极氪车主实测续航"、"工程师揭秘极氪黑科技"之类的推送。更奇怪的是,这种内容看起来像车主分享,点进去却总带着销售顾问的联系方式。今天咱们就掀开这层遮羞布,看一看新能源车圈的软文大战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初生牛犊的生存法则
问:成立不到五年的品牌哪来这么多使网民故事?
去年参加某车企闭门会时听到个猛料:极氪的种子网民计划里藏着"内容生产KPI"。首批001车主签约时,合同里附加了"每月至少发布2条用车体验"的条款,完成任务的能兑换超充额度。这招比花钱找水军高明多了,真实车主的流水账比专业文案更具有说服力。
问:为什么总在车友群里看到极氪对比测评?
某第三方数据公司做过抓取剖析:极氪在各大平台的内容中,87%会捆绑特斯拉、蔚来做对比。这种田忌赛马式的打法很聪明——用自家顶配版打别人入门款。好比拿特种兵和普通保安比格斗,胜负早就在选题时定好了。
问:工程师出来站台不跌份吗?
参加过极氪工厂开放日的都知道,他们的工程师话术是经历特训的。杭州有个机械博士出身的研发主管,现在直播讲解底盘技术时,会把专业术语翻译成"比德芙还丝滑"、"过减速带像踩棉花"这种大妈都能懂的人话。
软文矩阵的精密设计
早晨8点推送:
《送娃上学顺便省出奶茶钱——极氪妈妈的30天通勤账本》
精准打击学区房家长群体,把百公里电耗换算成喜茶单价
午休12点推送:
《前BBA车主置换极氪后,老婆终于肯坐副驾了》
制造身份认同焦虑,把车标价值转化成家室地位
晚上8点推送:
《拆开极电底盘那刻,我默默退掉了特斯拉订单》
满足技术控的窥探欲,用视觉冲击替代专业解说
某MCN机构总监透露过行业秘密:极氪的内容排期表精确到分钟,不一样时段投放不一样圈层。这种打法让他们的试驾预约量比传统广告高出3倍,但代价是每月要生产1600条以上的定制化内容。
当自来水变成消防栓
过度营销反噬案例:
今年315期间,某车评人发布的"极氪冬季续航打五折"视频,两小时就被举报下架。后来发现举报者不是极氪官方,而是十几个狂热车主自发组织的"互联网护卫队"。这种饭圈化运营短期能控评,长期看就像用伟哥维持婚姻——迟早要出事。
真实车主的尴尬处境:
成都极氪车主群里流行个暗号:"发五星好评截图领保养券"。有位实在大哥在论坛写了个《车机卡顿症结汇总》,第二天就收到400电话,说可免费升级芯片,条件是删帖。你看,这哪是受众运营,分明是危机公关演习。
内容类型 | 发布渠道 | 转化率 | 存活周期 |
---|---|---|---|
车主日记 | 小红书 | 22% | 3-7天 |
技术解析 | 知乎 | 8% | 1-3个月 |
对比测评 | B站 | 35% | 24小时 |
故障吐槽 | 论坛 | 0.7% | 2-6小时 |
独家数据:看不见的软文成本
某上市广告公司年报泄露天机:极氪2023年内容营销支出占总推广费用的63%,远超行业平均的38%。更惊人的是,这些软文的单条获客成本比消息流广告低57%,但后续退订率高出19个百分点——毕竟冲着"车主推荐"来的人,发现是营销套路后更加容易反水。
有位离职的运营经理爆料:极氪内容团队每天要监控137个社交互联网媒介核心词,连"极氪"+"生锈"这样的组合词出现超过5次,就会触发危机预警。这种用打仗思维做营销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新品001FR上市时,工程师被拉去拍短视频的时间比调试底盘的时间还多。
突然想起个黑色幽默:某汽车垂媒小编说,现在收极氪的稿件要比其他品牌多审三遍——出于软文实在太多,怕不小心把甲方的营销文当真车评发了。你看,当整个行业都被软文腌入味时,真实的网民声音反而成了珍稀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