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年夏天有多少孩子在清凉的水花里永远闭上了眼睛吗?就在上个月,隔壁县城两个初中生结伴去水库野泳,结局再也没能回家。他们的父母蹲在岸边捶地痛哭的画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揪心。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新手小白到底该怎么躲开这一个“夏日杀手”?


野泳的甜蜜陷阱有多可怕?

说真的,大多数人以为溺水都是不会游泳的人才遇上的倒霉事。可去年某市统计的28起溺亡事物里,有17个都是会游泳的!为什么?出于野外的水面下藏着太多你不知道的危险。

就拿常见的三种情况来说:

  • 水库暗流:表面波涛汹涌,底下能把成年人卷走的暗流
  • 池塘淤泥:看着水不深,踩进去才发现陷到腰的烂泥
  • 河道漩涡:突然出现的漩涡能刹那把人拽下去

这些地方和游泳池最大的区别在哪?我做了个对比表:

稳妥系数正规游泳池野外水域
救生员配备全天候值守基本没有
水深标识清晰可见深浅莫测
水质情况定期消毒细菌超标
应急设备齐全全靠运气

保命六不准到底怎么记?

估计大家都听过防溺水“六不准”,但能完整背下来的没几个。这里教你们个土办法——把每句话缩成两个字记:

  1. 不独游(不准私自下水)
  2. 不组队(不擅自结伴)
  3. 不带队(无家长老师带领)
  4. 不陌生(不到陌生水域)
  5. 不三无(无稳妥设施不游)
  6. 不逞能(不擅自下水施救)

特别是最后这条,去年有个血淋淋的案例:三个初中生手拉手救人,结局全部溺亡。记住!看到有人溺水,马上打110喊大人,比你自己跳下去管用十倍!


真掉水里了该咋整?

前两天有个受众私信问:“假若脚突然抽筋了怎么办?”这可是个好症结!这时候千万别慌,记住仰漂三字诀

  1. ——手脚张开成大字形
  2. ——头往后仰让口鼻出水
  3. ——慢慢用嘴呼吸别呛水

假若被水草缠住也别扑腾,先深吸一口气潜下去,循着缠住的方向把水草捋开。这一个法子我表弟去年在河里试过,真的管用!


家长最容易忽视的细节

很多爸妈觉得“孩子就在小区景观池旁边玩,没事的”。可今年五月份,某小区就发生过3岁娃栽进30厘米水深景观池的悲剧。这里划几个重点:

  • 别信救生圈:超市买的塑料圈说漏气就漏气
  • 盯紧时间点:中午12-14点最容易出事
  • 手机要拿远:低头刷个视频的功夫可能就出大事

有个当护士的受众跟我说,他们急诊科每年夏天都能接到在洗脚盆里溺水的婴幼儿。故此啊,只要超过5厘米的水深,就不能让娃离开视线!


那些骗了你多年的谣言

网上流传的急救方法,十有八九都是坑!比如说:

谣言1:把人倒过来控水能救命
真相:这样只会让胃里的水堵住气管

谣言2:会游泳的人不用怕
真相:去年溺亡的成年人里,七成都是“浪里白条”

谣言3:戴游泳圈就稳妥
真相:塑料游泳圈根本不是救生设备


小编的最后唠叨

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每年写这种文章都特别难受。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孩子啊!前两天看见个家长在河边训孩子:“就游一会儿能出什么事”,我真想冲上去给他看这些血淋淋的案例。

记住,野游一时爽,亲人两行泪。这一个暑假,咱们能不能约好了——要玩水就去正规泳池,要凉快就啃老冰棍?毕竟命只有一条,咱得攥紧了别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