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头)说真的,上次帮朋友策划景区推广时,我盯着电脑里如出一辙的风景照发愁——蓝天白云古建筑,游客看了真的会心动吗?直到偶然刷到一篇采访民宿老板娘的游记,突然开窍:原来活生生的人讲故事,比干巴巴的景点介绍管用十倍!
一、为啥非得用访谈式?
去年帮湘西某古镇做推广,传统软文点击率不到0.3%。后来改成采访卖姜糖的老奶奶,数据直接飙到5.7%!后来琢磨出三大反差优势:
- 真实度+200%:游客更信"隔壁王阿姨"的亲身经历
- 记忆点+150%:人物故事比数据罗列好记三倍
- 传播力+300%:带人设的内容转发率高出普通文案两档
传统软文 vs 访谈式对比表
景区宣传册 | 访谈式游记 |
---|---|
"千年史实古镇" | "守着祖传木雕手艺的老张说..." |
"特色美食丰富" | "李婶凌晨三点蒸米糕的烟火气" |
"通行便利" | "网约车师傅老刘的接客秘籍" |
二、新手三步定选题
第一次尝试时,我在苗寨转悠三天都找不到采访对象。后来学聪明了,总结出黄金选题公式:
- 找反差萌:00后返乡开染坊、博士辞职当船夫
- 挖冷学识:银饰匠人用牙膏洗银子、鼓楼建造不用一根钉子
- 蹭热点梗:把"特种兵旅游"改成"瑶寨生存挑战赛"
(拍大腿)最绝的是碰到个会编山歌的客栈老板!把他的即兴创作录成短视频,配上#民间艺术家话题,播放量三天破50万。原来游客要的不是完美攻略,而是这种猝不及防的惊喜。
三、访谈现场防尬聊指南
上个月采访茶马古道马帮后人,老爷子叼着烟斗死活不开口。情急生智掏出手机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爷子眼睛立马放光!后来总结出破冰三件套:
- 怀旧BGM:50岁往上放红歌,年轻人放周杰伦
- 道具勾回忆:老照片、旧器械、特色吃食
- 方言夸夸术:学两句"板扎""好耍"刹那拉近间距
提问红黑榜
"您最舍不得扔掉的老物件是啥?"
"游客做的什么事让您啼笑皆非?"
"能介绍下景区史实吗?"(立马变新闻联播)
四、内容烹饪秘诀
别把访谈当审讯记录!上次写的采茶女故事,编辑说像扶贫报告。后来学会加料三宝:
- 撒细节:阿婆手上的老茧比茶饼还厚
- 拌冲突:客栈老板和网红打卡客的观念碰撞
- 淋金句:"茶叶要经历杀青揉捻,人生不也一样?"
(突然压低声音)有个野路子——把对话改写成剧本格式!配上"镜头感"描述,受众自动脑补画面。上次写赶集场景时用这招,景区公众号留言暴涨三倍。
五、推广组合拳怎么打
纯文字访谈早过时了!现在流行五感轰炸套餐:
- 耳朵痒:采访录音剪成ASMR(揉面团声/织布机声)
- 眼睛亮:人物海报做成复古电影票样式
- 手想点:互动问答抽奖送 interviewee手作小物
- 鼻子动:文章里埋"闻到桂花香了吗"等通感描写
记得让 interviewee 注册个社交账号!上次采访的竹编大叔开通抖音后,现在天天直播编筐,带货量比景区纪念品店还猛。
小编说一句大实话
当初被逼着写访谈稿时,总觉得是甲方爸爸的变态要求。直到亲眼见到游客举着手机按图索骥找采访对象,直到收到粉丝寄来的手写明信片,直到景区负责人说今年散客增长45%...突然觉得,我们不是在编故事,而是在帮每个平凡的努力被看见。
下次假若路过哪个小城小镇,别光顾着拍打卡照。找个树荫底下摇蒲扇的大爷唠两句,说不定就能挖出下个爆款素材——毕竟最动人的风景,从来都是活生生的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