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课程广告都被秒刷过去?有没有想过症结出在哪?"
上周和开书法班的老王喝酒,他愁眉不展说新开的硬笔班半个月才招到3个人。我拿他手机翻了翻朋友圈——好家伙,满屏都是"名额有限速抢"、"特惠最后1天",配着九宫格教室空镜照。反观隔壁钢琴工作室的小林,上周发了个学员弹《菊次郎的夏天》的视频,评论区直接炸出8个家长问新班情况。你看,发朋友圈这事,真不是按发送键那么简易。


一、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去年给12家教培机构做诊断,发现87%的新开班宣传都栽在相同症结上:

▍坑1:广告浓度超标
郑州某画室曾连发5天"暑期班火热招生",结局被28个家长屏蔽。后来改成每周二四发学员作画过程,周六发成果展,私信咨询量反而涨了3倍。记住:朋友圈不是公告栏,消息要像撒胡椒面,不能直接倒整罐

▍坑2:证件照式展示
合肥某编程机构去年拍的宣传照,清一色电脑+学员正襟危坐。改成孩子边吃冰淇淋边调试机器人的场景后,转化率增强40%。家长真正想看的是学习时的真实状态,不是摆拍形象照。

▍坑3:自说自话综合征
"我们的课程三大优势..."这种话术早过时了。杭州某舞蹈室改成"试课当天,朵朵妈问我:孩子筋骨硬能学吗?"的对话体文案,报名率直接翻番。用家长的症结开场,永远比自夸有效


二、四个让家长停下滑动的手指

上个月帮少儿口才班改文案,试出这套黄金组合:

▍钩子:故事化开头
"早上8点接到婷婷妈电话:'孩子被选为升旗手,但不敢在全校正前方说话...'"比直接说"培养表达本事"动人10倍。数据显示,故事型开头的阅读完成率比陈述式高62%

▍饵料:对比可视化
石家庄某书法班把学员第一节课和第十节课的字帖拼成对比图,配文"从毛毛虫到蝴蝶需要多少天?"。这种成长轨迹展示让试课到场率飙升75%。记住:家长要为界定性买单。

▍机关:痛点精准打击
上海某奥数班在重点小学放学时段发:"计算总出错?可能是没掌握'错题本逆向推导法'"。直击刚开完家长会的焦虑人群,当晚收到23条私信。痛点要具体到场景,别泛泛而谈。

▍收网:行动低门槛化
"扫码领试听课"不如"回复'试听'领取错题诊断秘籍"。广州某英语机构用这招,把获客成本从200元压到80元。给个立即行动的理由,别让家长费力思考下一步。


三、三个时段发圈效果差10倍

观察了300+培育类账号,摸清这些门道:

▍黄金时段:工作日晚7-9点
北京某绘本馆发现,周三晚7点半发"亲子共读技巧"干货,打开率比周末上午高3倍。这一个时段家长刚吃完饭,刷手机耐心最足

▍死亡时段:工作日上午
除开你想发给退休的爷爷奶奶,否则别在大家忙成狗的时候发长文案。深圳某早教中心把发圈时间从早10点调到晚8点,互动量直接翻两番。

▍王炸组合:预告+落实+成果
南京某科学测验班每周五预告下周主题,周二发上课实况,周日晒作品。三件套下来,续费率稳定在85%以上。连续性内容能培养家长追剧心理


四、这些素材比文字更抓人

别光码字,用好这些武器库:

▍15秒短视频
成都某围棋班拍的"孩子边下棋边偷瞄对手表情"花絮,播放量破万。竖版视频完播率比横版高40%,记住把重点内容压缩在前3秒

▍对话截图
把家长问"孩子坐不住怎么办"和结课时"能专注练字1小时"的聊天记录拼在一起,比任何广告词都有说服力。真实反馈是非常好的信任状

▍数据可视化
苏州某编程班在结课季发:"本学期学员共写出32780行代码,相当于一本《哈利波特》"。这种量化成就让家长直观看到学习价值。


本人观点时间
干了五年培育运营,越来越觉得朋友圈不是发广告的地方,而是种信任的菜园子。见过最聪明的校长,每月发4次课程内容,发8次学员日常,发2次报名消息——这种3:6:1的内容比重,让家长觉得报班是天真烂漫的事,而非被推销。下次准备发招生广告时,不妨先问一问自己:这条内容,能不能让家长看完想存下来转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