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常刷到同龄人的成功故事,转头看一看自己却连方向都找不到?
上周和刚毕业的表妹喝奶茶,她突然把手机怼到我正前方:"姐你看!大学睡我下铺的玲玲居然成了万粉博主,可我连PPT都做不好..." 这种焦虑我太懂了,三年前我亦是一个在出租屋里啃泡面的职场菜鸟。直到误打误撞参加了成长有你活动,现在居然能带着20人团队做项目——今天就把这碗亲身熬的鸡汤,连勺带锅端给你。
一、这一个活动凭啥能让咸鱼翻身?
先泼盆冷水:市面上打着"成长"旗号的训练营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成长有你活动的三大杀手锏,别的平台真学不来:
1 实战派导师团:不是那些只会讲定律的大咖,而是正在操盘千万级项目的总监们。记得去年双十一,我们的电商导师直接带学员介入某品牌促销策划,有个大学生方案居然被采纳了!
2 任务即报酬机制:完成学习打卡能兑换面试机会,优秀作品直接变成赚钱项目。上个月有个姑娘做的表情包,利用活动渠道分成赚了8000+
3 人脉共享池:别家顶多给个校友群,这里能把你的简历直接推给合作公司HR。就像上周建筑系的小王说的:"我还没毕业,已经收到三家公司的橄榄枝了"
重要提醒:最近发现有人山寨这一个活动,记住官网域名是"chengzhangyouni.com",别被李鬼骗了!
二、手把手教你薅羊毛的正确姿势
注册那会儿我也犯懵,现在把踩过的坑总结成三步攻略:
1 报名别老实填表:在毛遂自荐栏用"数据+故事"的格式。比如说:"运营过300人社团(别慌其实是手游公会)"比"热爱学习"管用十倍
2 任务卡这么刷:重点攻克带标志的变现任务,有个小哥专注做商业文案批改,三个月就攒够留学中介费
3 人脉要主动勾搭:别学我当初当潜水党!看到心仪的前辈就私信求指导模板,记得附上你的作业截图
血泪教训:千万别同时报名太多课程!去年有个妹子贪心选五门,结局连根基任务都没做完,白白浪费押金。
三、你可可以在想...
Q:零根基真的能跟上吗?
上期有个40岁的超市阿姨,从打字都不会到今日能接公众号排版私活。她的秘诀是死磕"21天菜鸟计划",每天雷打不动练2小时。
Q:要不要买推荐的599课程?
这么说吧,我当初亦是咬牙买的。但第二个月利用活动接的单子就把学费赚回来了。现在回头看,体系课确实比零散学高效三倍不止。
Q:中途放弃会不会很丢人?
完全不会!活动有个"复活卡"机制,三个月内可以重新激活账号。上次看到个程序员重启四次,最后转型成科普博主还挺成功。
四、传统学习vs成长有你的差别在这
对比项 | 自学网课 | 成长有你活动 | 真人案例 |
---|---|---|---|
学识吸收率 | 看完就忘 | 任务驱动记忆 | 小王实操转化率87% |
试错成本 | 自担风险 | 导师实时纠偏 | 玲玲方案撰改3次即利用 |
人脉一劳永逸 | 仅限于同学群 | 行业资源共享池 | 表妹收到8个内推 |
变现路径 | 自己找渠道 | 平台自动对接 | 超市阿姨月入6000+ |
留意:最近发现有人倒卖活动资源,官方声明从没授权第三方,认准蓝V认证账号!
五、针对"成长焦虑"的大实话
很多小伙伴私信问我:"现在开始会不会太晚?" 说个冷学识:上期学员年龄最大的52岁,去年刚拿到会计证的大叔,现在开了家代理记账公司。
那些天天晒成果的人,大多也经历过凌晨三点改方案的崩溃时刻。就像我常跟团队新人说的:"成长不是爬楼梯,而是走迷宫——有些时候绕个弯,反而可以看到更加好地风景。"
最后扔个王炸消息:听说下期要新增AI绘图特训营,之前599的课程也许会涨价。你假若还在观望,建议先占个坑位再说。毕竟种一棵树非常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