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刷到过那种看完想下单的文章吗?比如说明明是讲新疆旅游的,读着读着就摸出手机查机票;明明是写大米种植的,看着看着就下单了三袋——这玩意儿到底是散文还是软文?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事,余华给莫言公众号投了篇《山谷微风》,评论区吵翻了天:这算散文还是软文啊?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一个事儿。
一、 都是文字凭啥分两家?
先说个冷学识:李白假若活到今日,绝对是个软文高手!为啥?你看他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直接把庐山瀑布写成网红打卡地,搁现在旅游局得给他颁个"最佳文旅推广大使"。不过古人可没分这么细,现在咱们说的散文和软文,区别首要在三个地方:
散文 | 软文 | |
---|---|---|
目的 | 表达思想情感 | 推广商品或服侍 |
写法 | 形散神聚 | 形散广告不散 |
效果 | 让受众感动 | 让受众下单 |
举一个:余华那篇《山谷微风》写三亚的风,又是回忆少年时找穿堂风,又是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你要说这是给三亚旅游业打广告吧,通篇没提酒店订房电话;可要说纯文学创作,阿那亚、Y酒店这些地名又实在得能当导航用。这就像你妈说"天冷了多喝热水",到底是关心你还是推销保温杯?
二、 灰色地带咋分辨?
最近有个做民宿的朋友跟我吐槽:"现在写个游记都不敢带地址,带了吧像广告,不带吧客人找不到!"这事儿其实有个金线法则:看文字里藏没藏销售话术。比如说:
- 新闻标题套路:"这款素颜霜抹上年轻十岁"(暗搓搓制造焦虑)
- 散文笔法:"凌晨改完方案,镜子里蜡黄的脸突然想起闺蜜塞的素颜霜"(场景化叙事)
再比如说写新疆旅游,硬广会说"全程五星酒店+专业导游",而高手会写:"在喀什老城遇见做土陶的爷爷,他说这手艺要失传了。当我买下最后一只陶碗时,老人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谢谢你们还记得'"。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既没提旅行社名字,又让你心痒痒想出发?
三、 创作动机藏哪儿了?
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某平台带【手残党专属】标签的美妆内容,完播率比普通教程高40%。这说明啥?现代人越来越吃"真诚人设"这套。同样是推荐大米:
- 软文会列参数:"发明权双链糖技术,蛋白质含量7.5g/100g"
- 散文会讲故事:"咬下烤包子的刹那,羊油混着皮牙子的汁水,烫得人直跺脚却舍不得吐,配着茉莉香米饭才压得住这野劲儿"
你看,前者是仿单,后者是生活场景。但你说后者没带货?人家最后三句话就把大米卖爆了!故此啊,高级的软文穿着散文的外衣,就像奶茶里的珍珠,喝起来是甜的,嚼起来是Q的。
四、 新手避坑指南
刚入行的写手最容易踩两个雷:要么写成商品仿单,要么飘成不吃烟火食的酸文。记住这一个三明治写作法:
- 上层:生活场景(比如说挤地铁时围巾起球)
- 夹心:化解方案(某羊毛护理剂的三步急救法)
- 底层:情感共鸣("现在同事再也没问'你这毛衣穿几年了'")
千万别学某些营销号搞"三天白成反光板"这种鬼话,00后看了都需要翻白眼。最近看到个绝妙案例:某遮瑕膏推广文案写"上次画歪了眼线,机智改成小恶魔睫毛,被追着问妆教",这比直接说"防水防汗"高明多了!
(小编观点)写了这么多年文案,我算是看明白了:散文和软文就像咖啡和奶茶,实质都是饮品,但有人就爱美式的纯粹,有人就馋奶茶的甜头。余华那篇《山谷微风》为啥引发争议?出于现在受众精着呢,分得清真诚分享和套路营销。其实甭管什么文体,能让人笑着把钱掏了的都是好的文案。下次你假若纠结"这么写会不会太软文",不妨摸摸良心问一句:这文字里,有几分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