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怪不怪?明明都是卖羊肉汤的,为啥民主路那家天天排长队,隔壁老王家的店就冷清?上个月我发小在户部山开了家把子肉店,试了试我教的新闻标题套路,好家伙,周末直接卖断货!今儿个就给大伙儿掰扯掰扯,咱徐州人咋玩转软文引流的两个原则。


▎徐州软文为啥特别"得劲"?(地域优势)

先看组数据:去年徐州本地生活号阅读量TOP10里,7篇都带着"徐州味"。就说彭城广场那家网红米线店吧,他们推文里写"端着海碗蹲门口吸溜的才算是真徐州",直接引发全城模仿打卡。

地理Buff:五省通衢让方言梗能辐射2亿人口(皖北/鲁南/豫东都听得懂)
文化老底子:两汉文化+制造业记忆,随便挖个故事都带史实包浆
实在人设:不整虚头巴脑的,"管!""恣儿!"这种方言词自带信任感


//分割线//

记得去年有家新开的烧烤店,文案写"比云龙湖晚风更温柔的是咱家羊肉串",结局外地游客拿着导航满城找。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比直白的"鲜嫩多汁"更勾人?


▎3招写出"徐州味"爆款推文(实操手册)

第一招:地名定位法
×普通版:"优质家政服侍"
√徐州版:"矿大毕业生开的收纳工作室,专治东区老房子的储物癌"

第二招:时间戳攻击
把"新鲜食材"改成:"凌晨四点,跟着七里沟商圈的张婶去挑菜"
(某超市用这招,次日客流量涨了60%)

第三招:熟人背书术
别采用"开销者都说好",试试:"段庄理发店王大爷,三十年就认这一个牌子的推子"


//分割线//

上周有个开在夹河街的美甲店老板问我:"软文写作要不要找专业团队?" 我给她看了组对比数据:
代写公司文案:转化率1.2%
她自己写的"在妇幼保健院对面做了8年的美甲阿姨":转化率直接飙到7.8%
看见没?真实感才算是王道!


▎不一样行业这么玩才带劲(对号入座)

餐饮老板必看:
早点铺:"西苑菜商圈开了22年的sha汤,教你怎么辨别人工蛋和草鸡蛋"
火锅店:"矿大教授都解不开的谜题:川锅和徐派辣到底谁更上头?"

教培机构秘籍:
"三十四中门口文具店老板的忠告:这三种笔中考千万别采用"
"云龙公园英语角大爷的免费纠音时间表"

零售店绝杀技:
"宣武商圈老商户的进货避坑指南"
"金地商都柜姐打死不说的折扣暗号"


//分割线//

上次帮朋友写的健身房文案笑死人:"在徐钢老厂房撸铁是什么体验?",结局引来一堆制造业风打卡的年轻人。你看,老徐州的制造业记忆,换一个角度就是流量密钥!


▎新手最容易踩的3个坑(血泪教训)

坑1:乱用互联网热梗
上次有家羊肉馆硬蹭"绝绝子",被本地大爷大妈吐槽"说的啥玩意",阅读量还没老板娘自己拍的揉面视频高。

坑2:数据堆砌过猛
"选用进口澳洲牛肉"不如"每天跟老南门李记肉铺抢第一批货"来得实在

坑3:忽视传播场景
在抖音发纯文字长文,在公众号发竖版视频,这就好比在把子肉里加奶油——不三不四


等等,有个重要提醒!去年有商家编造"百年老店传承人"人设,结局被扒出是去年刚注册的个体户,直接社死。记住,咱徐州人最恨平心而论,故事可以加工,但底子必须真实!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软文引流的两个原则就像伏羊节的羊肉汤,火候到了自然香。上个月有个做家政的阿姨问我:"现在人都精了,这些套路还有用吗?" 我指着苏宁广场的奶茶店跟她说:"你看那些小姑娘,明知道是营销还排队打卡,核心是要让人迫不得已中你的'圈套'。"

记住喽,软文写作不是耍小聪明,得把徐州人的实在劲融进去。就像我常跟徒弟说的,你写的每个字都得经得起中枢街老太太们的唠嗑检验。对了,那个把子肉店现在天天爆满,老板说要给我终身免单——你看,真诚才算是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