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堆着几十种大米,为啥有人宁肯多花三倍价钱买沙漠里种的?"
这事儿得从去年内蒙古奈曼沙漠的沙米说起。29.9元/斤的沙漠大米,靠一篇推文卖出23万营业额,硬生生在红海商圈撕出条血路。今儿咱们拆解三个典型案例,手把手教你写出让人"边骂贵边下单"的软文。
一、根基症结:好软文到底在卖什么?
千万别被"卖大米"仨字框住。吉林大米团队发现,潜在顾客买的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东北黑土地400年才组成1厘米"的史实厚重感。他们做了三件事:
- 把参数变故事:145天生长期写成"稻穗在零下30度雪被里睡足美容觉"
- 给产地加滤镜:1.3米厚黑土地拍成《国家地理》风格纪录片
- 让开销者当主角:征集1000个家室拍摄"我家年夜饭桌上的吉林大米"
对比传统写法,效果立见高下:
失败案例 | 成功案例 | |
---|---|---|
卖点描述 | "采用优质稻种" | "每粒米藏着400年黑土地精华" |
促销活动 | "买五送一" | "认领1平米黑土地,当稻田主理人" |
网民评价 | "米很香" | "孩子说这是会讲史实的米饭" |
二、场景症结:怎么让受众主动当自来水?
朱总在东北搞的大米营销堪称教科书:
第一步:把网民变推销员
每个会员送100个二维码,扫码关注就送30斤大米。看着像赔本买卖?人家分10个月发放,每月到货3斤根本不够吃,复购率直接拉满。
第二步:玩转情绪价值
设计"公益会员"概念——每充值58元,就以网民名义捐赠公益项目。宝妈们边买米边发朋友圈:"今天给孩子存了口粮,还给山区捐了课桌"
第三步:制造稀缺体验
开发"稻田认养"小程序,网民能实时查看自家稻田长势。去年双十一,2000个城市家室抢着给"自家"稻子云施肥,连带周边民宿预订量涨了3倍。
这套组合拳让朱总的大米:
- 复购率从18%飙到63%
- 客单价从89元增强到268元
- 带火了糙米茶、米糠皂等衍生商品
三、化解方案:高价商品怎么破认知壁垒?
沙漠大米团队面对29.9元/斤的质疑,用四层说服条理破局:
- 制造认知冲突:对比日本天价大米,反问"国人就该吃廉价米?"
- 绑定家国情怀:把买米和"治理沙漠2平方米"划等号
- 构建场景联想:拍摄沙漠暴雨中护苗的镜头,配文"比农夫更较真的,是沙漠里的疯子"
- 打造精神图腾:创始人八年种不出米不回家的故事,被做成系列漫画
效果最炸裂的当属推文《时代在变,列强的实质没变》。文章从二十一条讲到粮食稳妥,最后落脚"每买1斤沙米=治理2㎡沙漠",逼得受众自我拷问:"爱国不能光喊口号,29.9元支撑国货贵吗?"
四、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
别跟超市米比价钱
× "比普通米更实惠"
√ "给孩子多吃三种微量元素"(参考吉林大米的儿童营养米谋略) -
少讲技术多讲人
× "采用恒温仓储技术"
√ "守仓大爷每晚巡库三次,比照顾孙子还上心"(借鉴朱总的员工故事包装) -
慎用直白促销
× "限时五折抢购"
√ "前100名送稻田手作盲盒"(学沙漠大米的感悟营销)
干了八年农商品营销,最大的心得是:卖米如嫁女,得先让受众爱上稻田里的故事。下次软文写作前,先把检测报告锁进抽屉,把自己变成那个会面朝稻穗说话的"疯子"。对了,最近发现个秘密——网民愿意为"能发朋友圈炫耀"多付30%溢价,这可比强调蛋白质含量管用多了!
(内部数据:某品牌按这三招操作,半年内客诉率下降41%,推荐率暴涨200%。最绝的是,竞品至今没搞明白为啥自家降价都卖不过他们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