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现在顾客比4S店的试驾车还难约,为啥有的店双11订单能堆成山,有的连展厅苍蝇都嫌冷清?去年帮某合资品牌策划活动,愣是把月销30台干到300台——秘密全在这份"反常识"促销指南里!
一、价钱战早过时了!现在得玩"心理账户"
新手最爱犯的错就是海报贴满"直降5万",结局顾客转头就去隔壁店比价。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拆分顾客的钱包:
传统自杀式促销:
"全系车型直降2万,贷款0利率"(顾客OS:肯定还能再砍5千)
救命心理战:
- 置换补贴玩分期:"旧车抵首付,月供从工资卡自动扣"(把购车款藏进日常开支)
- 保养基金化整为零:"订车送120次免费洗车,每次省30元=白赚3600元"(让羊毛每天可见)
- 情感赎罪券:"下单送老婆美容卡+孩子乐高课"(缓解剁手负罪感)
去年广州某4S店实测,用这招让成交率飙升45%。核心是让顾客觉得花的不是存款,是"本该浪费"的钱。
二、爆款车型不是选出来的,是"造"出来的
还在发愁推哪款车?看一看这张对照表就懂了:
自杀式选品 | 救命式造势 |
---|---|
主推顶配车型 → 把中配车加装网红配置包 | |
清库存打折车 → 包装成"限量复刻版" | |
燃油车硬刚价钱 → 混动车捆绑充电桩免费安装 |
举一个真实案例:成都某店把滞销的白色SUV改装露营套装,在抖音发起#移动星空房车挑战,七天预定83台。有些时候改个名字就能改命——"都市探险家特别版"可比"舒适版"性感多了。
三、朋友圈广告弱爆了!现在流行"场景寄生"
别再把促销消息怼人脸上了,试试藏在顾客的生活动线里:
- 幼儿园埋伏笔:"接娃停车区扫码领绘本,跳转购车预约页"
- 健身房钓大鱼:"健身卡积分兑试驾,深蹲重量换购车折扣"
- 菜商圈搞事情:"买菜满88元抽奖,奖品是1元抵1万购车券"
更狠的是苏州某店的神操作——在网红火锅店投放"加辣送购车券"活动,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销售顾问加了微信。顾客在哪犯懒,哪里就是你的广告位。
四、你以为的售后服侍,其实是复购开关
新手最容易忽略的黄金矿藏在这:
自杀式服侍:
交车时鞠躬说"欢迎下次光临"(顾客OS:咒我再出事?)
救命式埋点:
- 保养日变促销日:"每次保养送3张折扣券,转介绍成功直接抵现金"
- 事故车变体验官:"维修期间免费升级新款试驾车,修旧车种草新车"
- 生日惊喜藏钩子:"蛋糕盒里塞车模,扫码解锁隐藏优惠"
杭州某奔驰店的数据很说明症结:老顾客推荐成交占比从17%飙到52%,秘诀就是把售后车间变成新品体验厅。
说点车商不喜欢听的大实话
在汽车圈混了八年,发现个扎心规律——双11卖得非常好的从来不是优惠最大的店,而是戏最多的店。现在帮4S店做策划,必改三件事:
- 把销售话术从"哥你看配置"改成"姐你摸这一个皮椅像不像爱马仕"
- 试驾路线必须经历学校、商圈、网红打卡点
- 每个顾客离开时手机里至少存3条可发朋友圈的素材
去年最成功的案例,是帮县城小店把农用三轮车置换活动,包装成"乡村振兴特别计划",结局大爷们拉着全村来以旧换新。你看,有些时候土味比高大上更加好使。
说到底,双11汽车营销早就不是拼价钱,而是拼"戏精程度"。记住这句话:顾客买的不是四个轮子,是开上它之后朋友圈能收获的98个赞。下次策划活动前,先去菜商圈听听大妈怎么砍价,去幼儿园看一看家长怎么凡尔赛,去夜市观察小年轻怎么拍照——这些才算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爆单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