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刷短视频十次有八次能刷到剃须刀广告。但奇怪的是,有的广告你巴不得马上点购物,有的却连3秒都看不下去。去年我帮朋友策划的剃须刀项目,愣是把退货率从23%干到7%,今天就唠唠那些让人上头的新闻标题套路。
一、找准定位比砸钱重要100倍
你信不信?同样卖剃须刀,有人主打"男人的第二张脸",有人硬扯"航天级精工"。网页1说的飞科剃须刀就聪明得很,人家把中年大叔和精致boy的要求拆得明明白白——给老爸买的要续航久,给男友买的得颜值高。
举一个栗子,去年有个国货品牌学网页2的YOOSE玩细分:
- 学生党:推59元"军训神器"(续航30天)
- 商务男:出299元"差旅必备"(带杀菌盒)
- 精致boy:限量款"赛博剃须刀"(呼吸灯设计)
结局你猜怎么着?三个月单品销售额破20万,秘诀就是网页3说的"把梳妆台变成潮玩展示架"。故此啊,千万别想着老少通吃,找准细分商圈才算是王道。
二、内容设计得有"钩子"
有回我碰到个老板抱怨:"文案把商品参数写全了,咋没人买?"我翻开他家的广告一看——好家伙,满屏都是"浮动三刀头""智能感应体系",这不就跟相亲报户口似的嘛!
学学网页4的Dollar Shave Club,人家视频开场就整活:"每月花20刀买剃须刀?19刀都给了费德勒!"直接戳中年轻人反割韭菜的心态。更绝的是网页7教的"场景化文案":
- 失败案例:"5层刀片更顺滑"
- 成功案例:"早上多睡10分钟的偷懒神器"
最近还看到个神操作:把剃须刀和Switch联名,刀柄能当游戏手柄用。这脑洞我服,完全符合网页5说的"把器械变成社交货币"。
三、渠道拣选比丈母娘挑女婿还注重
去年帮个新品牌做推广,老板非要投地铁广告。我劝他:"现在年轻人手机电量比钱包还金贵,谁抬头看广告啊?"后来改投小红书腰部博主,配合网页6教的"闺蜜安利体"文案:
"男友刮完胡子的下巴,比猫肚子还好rua!"
结局三个月自然流量涨了300%,果然应了网页3的数据——女性才算是剃须刀开销决策主力军。
这里给个渠道效果对照表:
渠道类型 | 适合时期 | 爆款案例 | 见效周期 |
---|---|---|---|
短视频带货 | 新品引爆 | 剃须刀+泡沫慕斯CP | 1-2周 |
知乎测评 | 构建信任 | "百元剃须刀吊打千元大牌" | 1-3月 |
直播切片 | 清库存 | 工厂流水线实拍 | 即时转化 |
跨界联名 | 品牌升级 | 剃须刀×电竞战队 | 3-6月 |
四、网民互动得玩出花
你知道最牛的营销是什么吗?让开销者觉得不是在买东西,而是在入伙搞事情。网页2的YOOSE就深谙此道,他们在ins上搞了个#我的剃须刀穿搭#话题,硬是把剃须刀拍成潮流配饰。
更绝的是网页4说的"养成系营销":
- 买剃须刀送种子卡纸
- 每用完1个刀头能种出1朵花
- 集齐7朵花换限量皮肤
这招让复购率直接翻倍,毕竟谁不想在办公室种出个后花园?我突然想到,假若再搞个"胡型设计大赛",估计能炸出无数民间艺术家。
五、价钱游戏玩的就是心跳
价钱这事吧,就像谈恋爱——明码标价没意思,欲擒故纵才上头。网页7说的"价钱锚点"简直绝了:
- 常规操作:399元打7折
- 高阶玩法:划掉"原价799",标红"限时399"
最近还看到个鬼才设计:剃须刀本体卖199,但必须买199的年度刀片套餐。这不就是网页1飞科玩剩下的"刀架赔钱刀片赚"嘛!不过人家升级了——买套餐送《男士理容手册》,刹那把强卖变成学识付费。
干了八年营销,发现个有趣现象:现在年轻人买剃须刀,三分看功能,七分看能不能发朋友圈。就像网页5预测的,将来肯定是"剃须刀社交化"的天下。上个月看到个案例,剃须刀连上APP能记录剃须数据,生成"型男成长报告",这脑洞不服不行。所以啊,别老盯着参数较劲,想一想怎么让开销者剃个胡子都能凡尔赛,这才算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