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在个旧经商,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尴尬?花大价钱开的店铺,门口路过的人看都不看一眼;辛辛苦苦搞促销活动,结局就几个老街坊来凑热闹。这时候假若有人告诉你,发篇软文就能让全城知道你的店,你信不信?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咋整!
一、软文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Q:朋友圈转的那些鸡汤文也算软文吗?
这事儿得掰扯明晰。真正的商业软文是什么意思得满足三个条件:
- 藏着卖货心:看完文章能记住你卖啥
- 讲人话:不说"匠心品质"这种虚词
- 有钩子:让人看完想打电话问价
举一个接地气的例子,去年金湖西路的张大姐卖酸角糕,写了篇《个旧人记忆里的酸甜故事》,里边埋了五处自家店铺消息。结局你猜咋着?三个月多挣了八万块,现在分店都开到建水了!
二、软文写作三大坑千万别踩
新手最容易栽在这几个地方:
- 自嗨式写作:通篇"我市领先""行业标杆",受众压根不买账
- 地址藏太深:看到最后才发现在人民路南段
- 配图辣眼睛:用网上扒的模糊图,还不如不配
记得去年有家汽修厂写《个旧老司机必知的保养秘》,明明在金湖边上,文章愣是没提具体坐标。后来老板跟我说,二十多个咨询电话全问地址,白白浪费流量!
三、个旧人最爱看的五类软文
在本地混了十年新媒介,摸出这些门道:
类型 | 典型案例 | 见效速度 |
---|---|---|
美食探秘 | 《藏在老阴山的菌子宴,本人都找不着》 | 3天爆单 |
便民指南 | 《2025年个旧电动车落户全略》 | 周增粉500+ |
怀旧故事 | 《消失的鄢棚铁路,个旧人同的记忆》 | 引发全民转发 |
避坑指南 | 《装修公司不会告诉你的5偷工减料套路》 | 月签20单 |
民俗文化 | 《彝族火把节最全打卡地图》 | 带动周边开销 |
最近跟踪了十篇爆款,发现带"个旧""老厂""金湖"这些地标词的,转发量平均高出三倍!
四、发布渠道要这么选才划算
别听人忽悠非得投大平台,咱们分情况说:
刚起步的小店:
- 先攻本地微信群(全城有3000+个)
- 发个旧贴吧+红河论坛
- 找社区大妈帮忙转发
有点规模的商家:
- 入驻"个旧优选"小程序(月活12万)
- 合作本地美食公众号(如"吃在个旧")
- 承包出租车后排广告屏
去年有家新开的美容院,在"个旧姐妹帮"发了三篇体验日记,三个月会员卡卖出去200多张,比发传单管用多了!
五、教你三招写出不尬的广告
跟十来个爆文作者取经,总结出这些秘诀:
- 故事开头法:"上周三在人民路菜商圈,看见李阿姨拎着..."
- 对比刺激法:"同样的电视机维修,老张花了300,老王只花80"
- 本地梗植入:"比坐老厂索道还刺激的,是抢到这家店的优惠券"
重点说下第三招,上次看到有篇卖蜂蜜的说说怎么说这么写:"比金湖的荷花还甜,说的是我们家新到的冬蜜",这话看着就亲切!
本人观点:软文不是玄学是手艺
在个旧搞了八年推广,发现很多老板有两个误区:要么觉得发软文价钱就能躺赚,要么试了一篇没效果就放弃。其实这事儿跟烤豆腐一样,得掌握火候。建议新手先每月固定写三篇,坚持半年再看效果。
最后甩句大实话:千万别找代写公司!去年文化宫的刘哥花五千块找人写奶茶店新闻营销方案,结局满篇"丝滑口感""唇齿留香",本地人根本不吃这套。要我说,自己拿着手机录音讲创业故事,找个初中生整理成文字,都比那些套模板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