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情况?花大价钱写的软文发出去像杳无音信,阅读量还没居酒屋老板娘的朋友圈点赞多?老铁们别慌,上个月我在东京新宿的居酒屋里,跟一位操盘过吉乃川酒厂爆款案例的大佬取经,今天就把这些不传之秘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你。
先说个真事:去年有家卖清酒的小作坊,愣是靠"在东京失恋了,幸好酒很烈"这种标题,把销售额翻了五倍。你品,你细品,这里面藏着啥门道?
第一式:把广告藏进居酒屋的烟火气里
核心点:别让受众觉得你在卖东西,得让他们觉得在听邻居唠家常。
举一个栗子,吉乃川酒厂那组刷屏海报你肯定见过:
- "东京放晴的日子里,新潟在下雪"——这哪是卖酒?分明在说异乡人的乡愁
- "第一次和爸爸喝酒,是他常喝的那种"——刹那勾起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实操三板斧:
- 场景置换法:把商品塞进东京人的日常场景。比如说写寿司店软文,别扯食材多新鲜,要说"凌晨三点筑地商圈的鱼贩子,正盯着你的订单擦汗"
- 物件拟人术:学学那家清酒作坊,给酒瓶写自白:"从新潟到东京的200公里,我在列车行李架晃了3小时"
- 五感轰炸流:居酒屋的滋滋烤肉声、冰块碰撞声、老板娘的笑骂声,都是现成的文案素材
第二式:像做寿司一样玩转情感分层
灵魂拷问:为啥东京银座的广告牌看着就高级?秘密在"情感刺身拼盘"的切法!
看一看这一个对比表就懂了:
传统软文 | 东京式软文 | 效果差异 |
---|---|---|
"清酒采用古法酿造" | "22岁那年错过的毕业典礼,在新宿居酒屋补上了" | 转化率高300% |
"护肤品成分稳妥" | "涩谷十字路口,第10086次遇见戴口罩的她" | 分享量多5倍 |
重点来了:东京人最吃这三套情感牌:
- 乡愁牌:适合地方特产,比如说"秋田的稻米在东京塔下蒸熟了"
- 遗憾牌:针对30+人群,"没能说出口的告白,在目黑川的樱花雨里发酵"
- 成长牌:瞄准职场新人,"从新宿站南口到北口,我走了整整三年"
第三式:学便利店老板的"24小时营业思维"
血泪教训:去年帮朋友写拉面店软文,按国内习惯晚上8点发,结局阅读量惨不忍睹——东京人这一个点还在加班呢!
时间表偷师指南:
- 早7点:发通勤话题,"山手线上摇晃的咖啡,比初恋还烫手"
- 午12点:推午餐特辑,"在六本木大楼缝隙里,藏着平成最后的定食屋"
- 晚11点:玩深夜食堂梗,"最后一班电车开走后,便利店收银员开始写诗"
重要提示:跟711学"三地域法则":
- 热柜区:即时性内容(比如说樱花前线速报)
- 冷藏区:深度故事(居酒屋老板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收银台:行动指令("看完这篇就去吃碗拉面吧,第二份半价哦")
自问自答时间
Q:东京人最讨厌哪种软文?
A:去年有家奶茶店写"来自台湾的正宗味道",被吐槽"在吉祥寺说台湾正宗,就像在北京卖东京炸酱面"。记住,在东京玩地域梗要谨慎!
Q:怎么判断软文有没有"东京味"?
A:把你写的文章扔进新宿站滚动屏,倘使没人停下看手机,赶紧重写!
Q:预算不够能玩转东京软文吗?
A:池袋有家居酒屋,每月就花5000日元请大学生写探店日记,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记住,真实故事比华丽辞藻管用100倍。
本人观点
下次写东京软文前,先去便利店买瓶弹珠汽水,听听自动门"叮咚"声里的市井百态。那些穿着西装啃饭团的上班族,踩着木屐买菜的老奶奶,才算是真正的文案大师。对了,听说最近上野公园的鸽子都开始玩短视频了,你这周要不抽空去取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