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杭州某网红餐厅老板老陈跟我倒苦水:"每天限量发200个号,结果黄牛把号炒到300块,真客人反而吃不上!"这事儿让我想起饥饿营销的底层逻辑——既要吊胃口,又不能饿死人。今天就扒一扒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饥饿玩法。
案例1:小米抢购的"耍猴艺术"
2013年小米2S首发时,我蹲点抢了8次都没成功。后来内部数据曝光:
- 10万台库存分30批释放
- 每次开售前制造300万人排队假象
- 黄牛加价300元照样秒空
这招把"缺货焦虑"玩成社交货币,当年贴吧里全是抢购攻略。
————————————————————————————————
案例2:任天堂Switch的芯片谜局
2017年Switch全球缺货,官方声称"芯片短缺"。结果拆机发现:
- 使用的Tegra X1芯片已量产3年
- 同期同芯片的平板电脑库存充足
后来社长亲自承认:"要让受众觉得拥有它即获珍宝"。现在回头看,这波操作让Switch生命周期延长了2年。
————————————————————————————————
案例3:喜茶初期的排队经济学
2017年上海来福士店开业时:
- 雇人排队制造30米长龙(每小时15元/人)
- 限购2杯/人,买完必须当场撕掉杯贴
- 黄牛代购价炒到150元/杯
对比现在开放加盟后的情况,当年单店坪效是现在的3倍不止。
————————————————————————————————
? 案例4:劳力士绿水鬼的"柜姐套路"
朋友老周2019年想买绿水鬼,柜姐连环话术:
- "要先买20万其他款式才有排队资格"
- "到货会通知(其实VIP顾客早截胡了)"
- "推荐考虑现货充足的日志系列"
结果这表二级市场价格从7万炒到14万,专柜依旧"缺货"。
————————————————————————————————
案例5:星巴克猫爪杯的摔杯营销
2019年那个粉红杯子打架事物,事后数据表明:
- 首批仅供货5000个(全国4000+门店)
- 故意安排在下午补货(方便社媒传播)
- 员工私下透露:"仓库还有三批压着没发"
最后这杯子在闲鱼炒到800元,比原价翻四倍。
————————————————————————————————
案例6:AJ限量鞋的抽签发售
球鞋圈有个潜规则:
- 线上中签率约0.3%(比北京车牌难中)
- 线下门店要配货买冷门款才有抽签资格
去年成都某店发售AJ4,2000人排队只有6双现货,结果引发斗殴上热搜,反而带动二级市场涨价30%。
————————————————————————————————
案例7:Netflix《鱿鱼游戏》周边饥饿术
剧集爆火后:
- 官方故意延迟上线周边商品
- 先让义乌小商品抢占市场
- 两个月后才推出天价联名款(1:1糖饼卖到300元)
这波操作既赚了热度,又把山寨品当免费宣传。
————————————————————————————————
案例8:罗辑思维图书盲盒
2016年跨年演讲时:
- 宣称"绝版书礼盒仅售8000套"
- 实际卖了3万套后改称"加印受众福利版"
- 二手市场"绝版"标价1500元,"福利版"跌到300元
这招把书籍销售玩出了期货交易的感觉。
————————————————————————————————
案例9:日本白色恋人停产事物
2020年厂家宣称:
- "因疫情停产三个月"
- 便利店开始限购(每人2盒)
- 结果当月销售额反增270%
后来被扒出生产线根本没停,仓库里堆着三个月库存。
————————————————————————————————
案例10:完美日记动物眼影盘
2021年双十一套路:
- 前5000名送化妆镜(实际只备货300个)
- 客服统一回复"赠品已追加在路上"
- 两个月后给投诉网民补发小样
这波操作既清库存又冲销售额,客诉率反而成了多次转载素材。
干了十年营销,发现饥饿营销就像吃重庆火锅——辣得跳脚还需要续汤。关键得掌握火候:
- 小米的"缺货"培养了网民条件反射
- 喜茶的"排队"创造了社交货币
- 奢侈品的"配货"筛选了真实顾客
但玩脱了就像老干妈,当年淘宝遍地假货时不打假,现在真货反而没人抢了。记住啊,饥饿营销的终极目标不是饿死顾客,而是让受众觉得"这顿饿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