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公司砸钱打广告却没人买账吗?
去年有个开奶茶店的朋友跟我吐槽:"抖音投了5万块,播放量200万,结果就卖出30杯!"这年头啊,营销管理可不是烧钱就能搞定的活儿。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公司营销管理到底该怎么玩才可以把钱花在刀刃上。
第一步:市场摸底就像追姑娘
先别急着表白,得把人家喜好摸清楚对吧?公司营销管理亦是这一个理儿。网页3讲得好,市场分析就是营销的GPS。举一个栗子:社区超市想卖高端水果,结果发现大妈们更在意便宜实惠——这就是典型的"你以为的"和"实际的"脱节。
摸底三板斧:
- 扫街式调研:蹲点目标商圈数人头,看一看都啥时段人最多
- 扒拉竞品底裤:把对手的促销海报、会员政策扒个底朝天
- 大数据算命:用某宝后台看最近三个月什么品类卖得火
去年有个做宠物食品的老板,把某宝差评导出做词云分析,发现"软便率"出现频率比"价格"高3倍——立马调整配方,三个月市占率涨了15%。
第二步:锁定目标群体有门道
别想着老少通吃,那是国际大牌才玩得起的套路。网页5教咱们市场细分就像筛沙子,得把最金贵的颗粒筛出来。看这一个对比表就明白:
顾客类型 | 购物频率 | 客单价 | 复购率 |
---|---|---|---|
学生党 | 高 | 低 | 中 |
白领女性 | 中 | 高 | 高 |
银发族 | 低 | 中 | 低 |
某美妆品牌专攻25-35岁职场女性,推出"五分钟通勤妆"套装,配合地铁站快闪店体验,半年做到区域品类前三。这招准心瞄准,可比乱枪打鸟强多了。
第三步:营销组合拳这么打
4P理论都听过吧?商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可是营销界的"降龙十八掌"。但网页6说的好,定价不是拍脑门,得先摸清消费者兜里有多少钱。举一个接地气的例子:
社区面包店把8元的三明治+6元咖啡捆成"打工人套餐"卖12元,单量立马翻倍。这里头藏着三个小心机:
- 价格锚点:原价14元现价12元,让消费者觉得赚了
- 场景绑定:精准切中早餐场景
- 成本控制:咖啡是速溶的,三明治用边角料
促销也别就知道发传单。最近火起来的"砍价小程序"才算是真香——老客拉新各得5元券,既激活沉睡顾客又带来新流量。
第四步:执行落地要盯紧
再好的方案不落实都是纸上谈兵。网页8提醒咱们,营销执行就像炒菜,火候时间都得掐准。去年某网红餐厅搞"霸王餐"活动,结果因为没做好这三件事彻底翻车:
- 没限流导致门店被挤爆
- 服务员培训不到位引发客诉
- 后续转化方案缺失
后来学乖了,改成"转发朋友圈抽奖",中奖率控制在1%,既造势又不影响正常运营。因此啊,营销活动不是放烟花,放完得留得住余温。
第五步:复盘优化不能停
别以为活动结束就完事了,网页7强调的数据复盘才算是真金白银。看这一个餐饮品牌的骚操作:
- 周一至周四推"第二份半价"提高客单价
- 周五六日推"学生证8折"拉人气
- 每月末分析各时段坪效调整商品组合
三个月下来,翻台率提高40%,客单价还涨了5块。记住啊,营销管理是动态调整,不是一锤子买卖。
小编观点
干了八年营销,我发现最值钱的不是MBA课程,而是菜市场大妈的销售智慧。前两天看见卖玉米的大姐,不喊"甜过初恋",改说"扫码加好友,教你三种减肥吃法",当场微信加了50多人——这哪是卖玉米?分明是把商品变解决方案啊!
那些天天追热点、抄创意的同行,真该去城中村蹲半个月。营销的真谛从来不在4A公司的PPT里,而在大爷大妈们"最后三斤便宜卖"的吆喝声中。就像网页2说的,能把复杂理论揉碎了用进日常,才算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