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舆情工作人员如何分析网络舆情案例

作为舆情工作人员如何分析网络舆情案例?

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细分而且繁杂,如果要对浩瀚如海的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的抓取分析呢?

从具体操作的层面来看,在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下,掌握网络舆情分析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网络舆情研判的工作效能尤为重要。目前,尚未对网络舆情分析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模式及其规范,就各地各部门所采用的常规性方法而言,主要包括了人海浏览法、关键词搜索法、多文档精选法、模板因子法、网络实验法和案例库比对法等。

一、人海浏览法

人海浏览法是指通过对各网站网页的人工查阅而了解网上舆情的方法。由于这种查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特别是在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情况下,也需要调动海量的人力资源去实现查阅任务,故称之为人海浏览法。这种方法具有信息查阅精准、内容反映周详、舆情可靠性强和报告集成较慢、人力投入巨大、容易存在遗漏等特点。前三个特点是人海浏览法的优势所在,而后三个特点则反映出该法的不足和缺陷。

二、关键词搜索法

关键词搜索法是指根据目标舆情信息的话语特征,选择核心词语设为关键词,借助网络搜索引擎,通过人工或机器系统,进行舆情信息搜集的方法。这种方法比人工浏览法的效率高,能够将相关目标舆情信息及时地从网站网页上获取,并呈现出来。关键词搜索法具有目标明确、检索效率高、收集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其搜索质量与所使用的搜索引擎工具的水平和设置密切相关,特别是借助机器系统按关键词的舆情信息,往往缺乏灵活识别、变通集成的人工优势,常使一些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映。

三、多文档精选法

多文档精选法是在网络舆情研判中通过对涉及目标舆情信息的文档摘要,反映舆情内容本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初在舆情报告中为了说明舆情内容的原真性而使用,后来逐渐成为网络舆情研判中的一种独立性方法。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文档选择和摘要可以通过人工去实现,也可以通过开发的应用程序由机器系统辅助实现。目前,在开发的网络舆情分析应用系统中普遍含有自动文档摘要功能。

四、模板因子法

模板因子法是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历史分析,依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形势模板,并提取其相关作用因子作为网络舆情研判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与前述三种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一种通过建模的范式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的智能分析手段,既可以以人工的方式完成,也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机器程序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进而提高网络舆情分析效率。模板因子法所提供的理论研究模型尚未形成,相关研究机构和专业工作部门将其列为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网络实验法

网络实验法是将网络舆情事件通过模拟的网络环境进行实验,进而分析其变化发展的情况。准确地讲,网络实验法是一种研究性的方法,多用于教学、科研机构对某一预设的舆情主题的研究,但也可以作为现实舆情研判的一个重要补充,应用于对当下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判。

网络实验法从参加实验的网民群体划分,可以分为开放式网络实验和封闭式网络实验。所谓开放式网络实验就是面向所有网民在互联网上对某一议题进行舆论研究,它同时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真实舆情,只不过其发起者是研究机构。而封闭式网络实验则是在特定局域网上开展,参与的网民仅限于局域网的可控用户,它并非在网络空间上的真实存在的舆情,而是一种特定实验环境下的舆论模拟。

六、案例库比对法

案例库比对法是指将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案例加以分类,建立档案库,并提取其主要特征作为比对因子,与目前发生的网络舆J清对照,进行舆情研判的方法。这种研判方法属于一种经验方法,实质上是以过去发生的网络舆情案例作为一种研判的参照系,对当下发生的现实舆情进行研判。案例库比对法的优点在于其分析逻辑比较可靠,并有大量的经验数据可供借鉴;缺点是缺乏对外部舆论环境和网络运行环境变化的反映,不能建立起随外部环境变化的研判参照系。当然,任何舆情事件都不可能完全重复,但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技术创新和革命的时代,外部条件的变化周期比较短,对网络舆情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网络舆情的分析如果只是单靠人工来完成,工作的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借助比如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舆情监测软件来辅助人工进行舆情分析会使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互联网时代***舆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网上的传播活动也表现出复杂多样、平等、互动的特征。

1、从传播方式来看,网络传播主要可以分成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两大类

同步和异步这两个概念来源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在网络通信中,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如果和发送方发出的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那么收发双方就进入了同步,这时的数据传输状态叫同步传输。所谓异步传输,是指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以便给接收方一个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

根据传者与受者数量的不同,网络同步/异步传播还可分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及多人对多人的同步/异步传播,如:网络在线寻呼就属于个人对个人的同步传播,网络聊天室里进行的活动包括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多人的同步传播,网上的电子邮件来往属于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而新闻组和BBS讨论区里的活动则包括个人对多人及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当然,网络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传播活动,譬如有人会在BBS讨论区进行“版聊”(即在版面上以发帖子的形式进行聊天),尽管这种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禁止的,但这时讨论区的传播活动就变成了个人对多人及多人对多人的同步传播;再如个人有时也会使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这时的传播活动就变成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因此,对网络传播活动进行划分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2、从传播内容来看,网上的传播内容十分丰富,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从新闻时事信息到情感交流内容,从商业发展情报到生活服务咨讯,从大众娱乐快报到专业研究报告,几乎涵盖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网络用户都是网上传播内容的潜在构建者,只要是用户感兴趣或有需求的信息,网上就会出现相关的内容。仔细分析起来,网络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使用者个人,一类是其他媒体。使用者个人提供的信息通常被称为原创作品,这类作品可能来源于作者个人的直接体验,也可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由于原创作品具有直接性和创新性,同时凝聚了作者的智力和心血,因此这类作品在网上广受欢迎,而且在很多时候成为引发讨论的导火索。第二类来源于其他媒体的信息主要是指网络直接转载或略经改编后转载的内容,转载来源主要是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体。

舆情分析是啥

舆情分析就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针对这个问题的舆情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得到相关结论的过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信息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信息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提示信息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对舆情的分析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身所处的阶段,一般分为引发期、酝酿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其次,应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一般主要分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外涉华突发事件等。针对舆情的影响力、民众利益的关切度和对公共部门形象的破坏程度,舆情分析的观点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框架应注意反映如下情况:事件发展概况与脉络,民众的主要观点与情绪是什么,民众处于认知、态度表达还是处于行动阶段;引起民众从认知到社会运动、甚至社会骚乱的程度;组织化程度与有无行动计划性;慎用政治化解读,分析有无明确的利益诉求;有没有对现存社会体制构成巨大冲击;被反华势力支持或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动的对象目标明确与否,其具体指向是哪些部门甚至现存体制等;舆情分析研究人员要成为“非参与性的观察者”,而要防止成为“非观察性的参与者”,既要保持中立,又要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