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商铺软文案:怎么写才能让顾客主动进门
你有没有走过一家店,明明东西看起来不错,但就是…没什么想进去的冲动?反过来,有些店好像自带磁场,你不知不觉就跨进去了。差别在哪?很多时候,可能就是门口那块牌子、或者手机上刷到的那段话——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商铺软文案。
这东西听起来有点玄,但其实说白了,就是“用文字卖感觉”。它不像硬广那样直接喊“打折!促销!”,而是轻轻推你一把,让你自己产生“嗯,我得去看看”的念头。
软文案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你的店需要它?
先自问自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软文案是啥?
——它不是产品说明书,也不是价格清单。它更像是一个会说话的朋友,用轻松的语气告诉你“这里有点好东西,或许适合你”。
比如,你卖咖啡豆,硬广写:“云南精品咖啡豆75折。” 没毛病,但也没感觉。
软文案可能会说:“推开门的瞬间,咖啡香混着晨光灌进来…嗯,这是工作日早晨唯一能让我微笑的理由。”
看出差别了吗?后者在卖一种体验,一种情绪。虽然它没有直接说折扣,但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闻一闻那个“晨光中的咖啡香”。
好软文案到底怎么写?四个钩住顾客的秘诀
别以为写字是文青的事,你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普通人也能写出诱人文案。
第一,用场景代替功能
不要说“我们的沙发柔软耐用”,而是说:“周末窝进去,一本书一杯茶,谁叫都不想起来”。——你卖的不是沙发,是放松的周末。
第二,提问开局,直接戳心
比如:“上次专注做一件事,不碰手机是什么时候?”(然后推你的自习室/茶空间)。问题要让人一愣,然后下意识想答案,一想,就对你产生了印象。
第三,讲个小小故事,比数据有用
“三年热卖10万件”不如一句“好多客人回来跟我说,穿这件T恤去旅行,被路人问了三次链接”。真实的小故事,信任度飙升。
第四,文字要有节奏感,别啰嗦
短句。
分段。
重点加粗。
像说话一样。
比如这样。
读起来不累,人才愿意继续看。
案例:看看别人怎么写软文案——从路边摊到品牌店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我家楼下有两个水果摊,A摊写:“新鲜草莓,25一斤”;B摊写:“清晨采摘,草莓尖还带着露水,甜得像初恋”。
…你猜哪个卖得快?
B摊甚至贵5块钱,但总围着一群人。为啥?因为“甜得像初恋”这五个字,瞬间激活了人的想象和情感——哪怕其实草莓也就是普通草莓,但人就是愿意为这个感觉买单。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写法是否真的适用于所有品类?比如五金店或打印机维修?呃…我暂时还真没想好,具体场景可能需要进一步尝试。
线上和线下,软文案写法不一样?
线下店:文案要短、快、抓眼球
路人经过可能只有3秒,所以关键词必须炸眼。
?? “推门避暑,空调+wifi+冰美式,全管!”
?? “试一下不要钱,但爽一下很难得”(运动用品店)
线上平台:可细节、可沉浸、可互动
比如大众点评、朋友圈,你可以写一段小作文。
配上图,加个表情包,最后抛个问题:“你们下雨天最喜欢吃什么?我来抽个免单~”
写软文案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 只顾写,不管谁在看——比如做老年养生品的文案 full of 网络梗,爷叔阿姨看不懂;
- 太长不说人话——恨不得把祖传秘方都写进去,人家根本懒得看;
- 全是形容词,没有真实感——“极致奢华”“顶级享受”…这种词早免疫了,不如说“摸上去像云朵”;
- 忘记加行动指引——人家心动了,然后呢?你要说“点击预约”“进门说暗号享福利”,不然感觉就散了。
软文案背后其实是心理学
人做消费决策,90%靠情绪,而不是逻辑。软文案就是在调动情绪—— nostalgia(怀旧)、fear of missing out(怕错过)、desire(渴望)…比如“小时候的葱油饼味”,一秒拉回童年;“只剩最后3份”,手慢无的紧迫感立马来了。
虽然这么说,但情绪触发和实际购买之间的关系或许没那么绝对,有时候也看时机和运气。但这或许暗示了:写好软文案,你得先把自己变成顾客,感受他们的感受。
结尾:写不好?先从“说人话”开始
如果你还觉得文案很难,那就记住一条:想象你在给朋友发微信推荐你的店。你会怎么夸?你会用什么语气?你会怕他嫌你啰嗦吗?
——那种自然、带情绪、有重点的表达,就是一篇80分的软文案。
不用憋大招,从小句子开始写。
写完读一遍,删掉所有不说人话的部分。
然后贴出去,试一下。
效果好不好?可能下一篇会更好。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