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发给同事看的朋友圈软文该怎么写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精心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老板点了个赞,同事在底下回了个“卷王你好”,或者干脆没人理你……尴尬得脚趾抠地。尤其是工作相关的内容,发得太正经吧,显得假;太随意吧,又怕不专业。到底该怎么发啊?这问题我琢磨了好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发给同事和老板看的朋友圈,到底怎么发才能自然又不掉价。
为啥要专门考虑“发给同事看”的朋友圈?
朋友圈早就不是“朋友”圈了,对吧?里面混着爸妈、闺蜜、前同事、现同事、老板、客户……简直是个社交大杂烩。所以发东西之前,真的得想想:这条内容合适吗?会不会有人对号入座?会不会让领导觉得我工作不专心?
但话说回来,完全不发工作相关的内容,也可能显得你好像对公司没啥认同感,或者性格特别封闭。所以,发还是要发的,关键是发什么、怎么发。
核心问题:你想通过朋友圈达到什么目的?
先别急着写文案,先问问自己:我发这条图啥?
→ 是想展示自己很积极?
→ 还是想低调分享个成绩?
→ 或者单纯觉得公司活动好玩想吐槽一下?
目的不同,写法完全不一样。比如你想让老板觉得你靠谱,那就别发加班到凌晨的憔悴自拍(有卖惨嫌疑),而是发一张团队协作的照片,配文说“虽然累但和大家一起搞定项目超有成就感!”——重点从“我多辛苦”变成了“团队多棒”,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写才不像在“作秀”?
假大空的朋友圈最招人烦,比如“又是充满挑战的一天!加油!”,这种基本没人想回复,甚至有人翻白眼。真实感是关键。
你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 加一点小细节:不说“项目成功了”,而是说“连续三天改方案终于通过,奖励自己一杯奶茶!” - 带点幽默感:比如“今天和客户开会,电脑突然蓝屏……感谢同事秒速救我狗命!” - 用图片代替官宣:拍一张团队开会的背影、一张电脑屏幕(注意保密!)、或者公司下午茶,比直接写“我们团队最棒”更有说服力。
哪些内容适合发?哪些最好别碰?
? 安全区(发了不太会出错):
- 团队建设活动(聚餐、年会、outing)
- 行业相关文章分享 + 你的一两句点评
- 公司获奖或者项目上线的好消息(别光转发,加一句“有幸参与,继续努力”)
- 学习笔记或培训心得(显得你好学)
? 高危区(建议屏蔽同事或干脆别发):
- 抱怨加班、吐槽客户或老板(哪怕你分组了,也有漏的风险)
- 炫富或者炫耀其他offer(容易引发嫉妒或误解)
- 过于私人的内容(感情问题、家庭纠纷)
- 争议性话题(站队、敏感社会新闻)
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发点“适度真实”的吐槽反而拉近距离,比如“周一综合征发作中……”配个咖啡图,同事反而会来回“同病相怜”。但这个度真的很难拿捏,得看你们公司文化怎么样。
案例分析:一条好的“同事朋友圈”长什么样?
举个栗子??:
假设你刚做完一个项目,想发条朋友圈。
? 较差版:
“项目终于上线了!感谢领导带领!感谢团队付出!”
(太官方了,像新闻通稿,没人想互动)
? 较好版:
“连续肝了三周的项目今天终于上线了!中间改了好几版设计,差点和开发小哥‘吵起来’,最后结果超满意!感谢团队包容我这个细节控,今晚请大家喝奶茶!??”
(有故事、有细节、有情绪,还带了点幽默和感谢)
看出差别了吗?第二条更像“人话”,而且自然带出了你的付出和团队协作,既不张扬又传达了亮点。
如果不想那么刻意,怎么办?
有些人真的不喜欢发工作内容,觉得太心机。那也有办法——你可以发,但不用写小作文。比如: - 发一张公司窗外很好看的晚霞,配文“加班福利?” - 分享一个行业报告,写“这篇数据有点意思” - 转发公司文章,只评论“??”
这样存在感有了,又不会太戏精。具体怎么平衡可能得看个人习惯,没有标准答案。
总结:记住这几个原则就行
其实没那么复杂,你只要记得: - 别太正式,像个人而不是机器人; - 带点细节和情绪,让别人能共鸣; - 别抱怨、别炫耀、别矫情; - 目的别太强,自然一点反而更安全。
最后想说,朋友圈说到底是个社交工具,发什么、怎么发其实反映了你的情商和职业素养。用得好,它是隐形加分项;用不好,可能变成大型翻车现场。所以呀,手指按下去之前,最好先脑内预览一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同事,看到这条会怎么想?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