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熬夜写的软文为什么像对牛弹琴?
上个月朋友创业卖儿童护眼台灯,文案把参数吹得天花乱坠,结局三个月只卖出7台。我翻了他写的软文差点笑出声——满篇都是"光谱连续性""照度均匀性",这玩意儿家长看得懂才怪!后来我让他把文案改成《班主任没收的第三盏台灯》,从学生上课揉眼睛的场景切入,当月销售额直接破百。


宝妈和女白领真的一样吗?
大多数人把"女性20-35岁"当统一群体写,简直大错特错!上个月帮母婴品牌做调研,发现凌晨三点刷奶粉攻略的宝妈,和同年龄段熬夜追剧的职场女性,根本是两种生物:

对比项新手宝妈职场女性
阅读时间凌晨3-5点通勤路上
痛点核心词吐奶/红屁股/落地醒脱发/颈椎病/外卖焦虑
信任来源妈妈群实测小红书素人分享
决策速度看三篇攻略就下单比价网站来回切换

我表妹去年做微商,给产后修复仪写"重返少女肌"的文案,结局被宝妈们骂"贩卖焦虑"。后来改成《喂夜奶时偷偷做的凯格尔锻炼》,转化率翻了四倍。


Z世代的钱到底该怎么赚?
上周我00后的表弟给我看他的购物车,我才知道现在年轻人有多分裂。他同时买了300块的游戏皮肤和9.9包邮的泡面,还振振有词:"该省省该花花!"写给他们看的软文得掌握三个诀窍:

  1. 黑话要嵌得自然:把"性价比"说成"这波不亏"
  2. 痛点要带点自嘲:别说"牙齿黄真尴尬",改成"亲测!接吻前必吞的急救丸"
  3. 对比要够极端:别写"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直接说"比男朋友回消息更快"

去年有个做速食的品牌,把酸辣粉文案从"地道川味"改成《比老板画的大饼更管饱》,在B站被做成鬼畜视频,带货超十万单。


银发族才算是隐藏的土豪?
千万别信"老年人只爱便宜货"!我姑妈退休金八千,最近迷上买有机蔬菜盲盒,28颗草莓卖198元眼都不眨。写给他们的软文要把握三个核心:

所有数字必须用中文("七折"比"70%"易懂)
植入怀旧元素("老式雪花膏的香气升级版")
留咨询电话(他们真的会打电话问详情)

有个养生壶品牌找我改文案,原稿写"智能温控技术",后来改成《煮了40年中药的砂锅退休了》,在老年大学发传单,三个月铺进200个社区。


冷门行业怎么找对的人?
去年帮殡葬公司软文写作是我职业生涯最大挑战。后来发现他们的顾客根本不是直接采用者,而是30-50岁家中突然变故的顶梁柱。最终定稿的文案是《父亲微信里的最后一条语音》,从备份聊天记录的要求切入,三个月带动骨灰盒销售额增长130%。

这里还有个绝招:翻目的开销者的通讯录。有次给制造业润滑油写文案,发现采购经理的微信里都有货拉拉司机,于是写出《卡车司机的膝盖天气预报》,从关节疼痛带出润滑油防冻性能,在物流园刷屏传播。


你以为的受众可能全是假的!
去年某大牌护肤品找我做文案诊断,发现他们重点投的"高端网民群"里,38%是大学生用花呗分期买小样。后来调整谋略主攻《第一套职场护肤品避坑指南》,在毕业季冲上热搜。

说个真实数据:我统计过朋友圈转发的100篇爆款文案范文,63%的转发者根本不是目的开销者。就像上周刷屏的《上海独居老人冰箱图鉴》,转得最欢的其实是20多岁的沪漂,他们是在为十年后的自己提前收藏。


最值钱的秘密武器:
我现在帮公司做文案策划,第一件事就是扒他们客服的聊天记录。上周从某智能门锁的投诉记录里发现,70%的咨询都跟"老人不会采用"有关,于是写出《指纹锁上的便利贴战争》,把商品难点转化成亲情故事,顾客看完直接批量采购送父母。

说真的,与其探究十万+的爆文套路,不如先画好你的受众画像。就像裁缝做衣服得先量三围,软文写作不摸清受众底细,再华丽的词藻亦是皇帝的新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