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盯着电脑屏幕第3个小时了,文档里还是只有"限时优惠"四个字在闪烁。隔壁工位的老王随手写的促销文案,转化率居然是你的5倍?别急着摔键盘,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一个理——好软文不是写出来的,是聊出来的

软文是广告还是故事?这是个送命题

去年有个做母婴用品的顾客,非要把商品参数写成仿单。结局2000字长文阅读量还没超市促销单页高。后来改成"新手妈妈凌晨3点的崩溃与救赎",当天咨询量就炸了。

这事儿说明个硬道理:受众点进来是想看人间烟火,不是参观商品陈列柜。好比你去相亲,开口就说"我有房有车存款百万",不如聊聊"上次煮糊了红烧肉被猫嫌弃"来得亲切。


找痛点不如找痒点,这里头有门道

说个真事:我家楼下房产中介小王,天天发"首付30万住三居",半年没开单。后来改成"教你识别开发商不会说的飘窗秘密",当月成交5套。看见没?人都是被好奇心牵着走的驴

这里教你们个绝招:

  1. 把"省电30%"改成"空调师傅打死不会说的电费漏洞"
  2. 把"面料柔软"改成"穿上就不想脱的居家神器"
  3. 把"大容积"改成"装下老公所有钓鱼竿的玄机"

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立马有戳手机屏幕的冲动?


开头三行定生死,手把手教你破局

前阵子帮火锅店写推广文案,试了二十几个版本。最后胜出的开头是:"上次偷学后厨调料秘方,被老板拿着漏勺追了三条街..."对比原先的"本店采用新鲜食材",点击率差了整整11倍。

记住这一个开场公式:反常事物+悬念钩子+情绪共鸣。比如说健身房的软文,别写"器械齐全",试试"亲眼看见私教把女学员骂哭,第二天她居然送来锦旗"。


价钱到底写不写?这是个千年难题

去年双十一有个惨痛教训:某家电品牌把价钱藏在文末,结局客服被问爆;另外一个品牌第一段就标红价钱,跳出率高达78%。后来我们做了组AB测试:

谋略点击率转化率客单价
第一段大字报5.2%1.1%298元
文中自然穿插3.8%3.7%520元
结尾突然袭击4.1%2.9%450元

看出门道了吧?价钱就像辣椒面,撒对时机才提味。建议在受众情绪高点时,用"还不到一顿火锅钱"这一类类比法带出价钱,比直接扔数字强十倍。


数据不会说谎,但会说胡话

有个做课程培训的朋友,非要往软文里塞7个数据图表。我说你这是把受众当统计局领导呢?后来改成"去年63个学员里,有12个被前任求复合",报名量直接翻番。

这里还有个血泪教训:凉飕飕的数据要穿情绪的外衣。比如说"服侍10000+顾客"不如"收到过132面锦旗和5封手写感谢信","占地500平"不如"能停下3辆玛莎拉蒂的试衣间"。


撰改比写作重要,这话真不是瞎扯

认识个文案大神,每一篇软文要改9稿。最绝的是第5稿专门删形容词,第7稿往里头埋"人话"。比如说把"匠心工艺"改成"老师傅手工打磨的包边",把"精准定位"改成"连路痴都能找到的显眼招牌"。

教你们个野路子:写完稿件念给楼下小卖部大爷听。假若人家问"这啥玩意儿",赶紧回去重写;假若问"哪儿能买",今晚加鸡腿!


写着写着我突然想起个事。去年帮舞蹈工作室写招生文案,创始人非要强调"北舞毕业师资"。后来改成"30岁阿姨在这跳成小区广场舞领队",咨询电话差点被打爆。这事儿说明啥?受众要的不是牛逼,而是变得牛逼的可能性

最后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别迷信什么10万+模板,我见过有深度的软文,是菜商圈鱼贩子写的"今早的带鱼会气死昨天的"。记住软文实质是跟受众谈恋爱,得先眉来眼去,再考虑见家长。下回写文案时,先把顾客当暗恋对象哄,保准你能摸到爆款的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