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碰到过这种尴尬——中秋节前熬夜写的月饼软文广告范文,阅读量还没公司放假通知高。去年某品牌在情人节推的巧克力软文,评论区全是"广告太硬取关了",气得商圈总监当场摔键盘。别慌,今儿就教你用三招,把节庆软文写得比朋友圈吐槽还有趣!
一、节日皮+商品馅,这一个组合才够味
新手问:怎么把商品和节日扯上关系?
记住这一个公式:传统故事+现代痛点+商品解药。去年端午有个粽子品牌这么玩:
- 翻新屈原投江传说,把粽子写成"穿越千年的应急食品"
- 戳中打工人痛点:"加班到凌晨?微波炉30秒唤醒楚国味道"
- 植入黑科技:"真空锁鲜技术,让糯米比屈原的爱国心还保鲜"
结局呢?这篇软文在高铁站广告屏循环播放,当月销售额暴涨230%。你看,老节日也能吃出新花样!
二、送礼焦虑?直接给现成化解方案
老板问:怎么让软文变成购物车?
学学这套"懒人三部曲":
① 列清单
春节前某白酒品牌搞了个《走亲访友礼品段位表》:
青铜:超市大礼包
王者:生肖纪念酒+定制春联套装
直接把商品塞进"高阶玩家必备"
② 算账本
中秋华为软文文章推广里列对比表:
月饼礼盒 | 公司楼下超市 | 某品牌定制款 |
---|---|---|
价钱 | 198元 | 228元 |
包装颜值 | 通款红金 | 手绘月光图 |
附加价值 | 无 | 含DIY灯笼物质包 |
看完就想多花30块买面子 |
③ 造场景
情人节花店软文案例拍短视频:
地铁口男生抓耳挠腮选花→店员递上"保命套装"(玫瑰+道歉卡+电影票)→女友转悲为喜
真实案例显示,这套组合拳让客单价增强65%
三、蹭热点别硬贴,要像饺子蘸醋
运营问:怎么自然植入品牌?
记住这两个"千万":千万别说教,千万要共情!去年国庆某旅游APP神操作:
-
拍《全国堵车美食图鉴》:
北京堵在五环吃卤煮
上海高架啃蟹粉小笼
广州高速叹早茶
每张图右下角飘着APP下载浮窗 -
搞《反向旅游段位赛》:
青铜:挤长城数人头
王者:用APP发现冷门古村落
评论区直接变成旅游攻略区 -
送《错峰出行秘籍》:
下载APP领"景区人流量预言功能"
这波操作让日活暴涨3倍
你看,谁关心你是旅游平台?大家只想笑着化解出行难题!
四、自检清单:这些雷区踩不得
写完软文先问自己5个症结:
- 婆婆妈妈能不可以看懂前三句?
- 00后同事愿不愿意转发朋友圈?
- 去掉品牌名还算不算好内容?
- 有没有具体到分钟的采用场景?
- 数据敢不敢拿出来吹牛?
去年翻车的某元宵节软文老凤祥就是反面教材:
"传承千年工艺"(关我啥事?)
"精选优质糯米"(哪个品牌不用?)
"阖家团圆必备"(超市五块钱一袋不香吗?)
结局阅读量还没老板发的红包高
五、冷门但好用的野路子
-
错误字玄学
某圣诞软文怎么写故意把"平安果"写成"平案果",引发评论区找茬狂欢,转化率反而增强18% -
反向安利
清明节花店写《扫墓千万别买这些花》,其实在科普自家商品的保鲜技术 -
节气连续剧
二十四节气做连载漫画,主角是品牌IP形象,追更受众自然记住商品 -
方言梗
元宵节汤圆广告用东北话配音:"这馅儿多到犯规啊老铁!"地域销售额暴增
说到底,节庆软文就得像老家亲戚——见面不聊商品,光唠家常,临走时你自然收下他塞的特产。下次写文案前,先把活动方案扔一边,到菜商圈听听大妈们怎么聊过节,保准你灵感多到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