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大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只想买包坚果,结局购物车里塞满了十几种零食,最后还需要自我安慰"反正都是要吃的"。今天咱们就拆解良品铺子的营销魔法,看一看这一个零食界的老司机是怎么让你迫不得已掏钱包的。
一、为什么良品铺子总可以让你"手滑下单"?
上个月我朋友小李的真实案例:她打开APP就想买包话梅,结局页面下拉三屏后,购物车多了脆冬枣、鸡蛋布丁和麻辣鸭脖。这事儿不能全怪她——良品铺子的页面设计藏着小心机。
三个视觉陷阱必须知道:
- 瀑布流布局:每次下拉就像开盲盒,永远有新品在下一页
- 场景化陈列:下午茶组合旁边准有"第二件半价"标签
- 动态倒计时:"距特价结束还剩1小时23分"总在眼角跳动
(挠头)不知道你发现没,他们的商品图永远带着水珠或热气。我特意对比过,同样的话梅,带水珠的图点击率高37%。这可不是玄学,心理学上叫"感官触发"。
二、零食店怎么玩转感悟营销?
去年中秋节的爆款案例应该还有人记得。良品铺子没做传统月饼,反而推出"记忆味道"礼盒,里面装着无花果丝、酸梅粉这些80后怀旧零食。结局首批5000盒三分钟抢光,连带常规商品销售额涨了2倍。
这套组合拳怎么打的?
- 第一步:在抖音发起#儿时零食暗号挑战
- 第二步:把网民UGC内容印成明信片随订单发出
- 第三步:线下店设置怀旧零食自动贩卖机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他们的客服话术都改成"同学"称呼。我表妹买完东西收到短信:"同学,你的童年快递已发货",她说当时真的鼻头一酸。
三、会员体系背后的行为诱导
咱们来看组数据:良品铺子会员复购率68%,比行业平均高出20个百分点。秘密就在他们的成长体系——不是凉飕飕的积分兑换,而是搞出了零食版"养成游戏"。
普通会员体系 | 良品铺子玩法 |
---|---|
开销得积分 | 签到领种植园 |
积分换礼品 | 养成零食树兑换新品 |
生日折扣 | 解锁神秘零食盲盒 |
推送促销 | 发起零食共创投票 |
上周我亲眼见个初中生,为了兑换限定的樱花果冻,拉着妈妈连续七天来店里打卡。这种介入感设计,比直接打折高明多了。
四、线下店的空间心机
倘使你逛过他们的新零售门店,肯定留意过这些设置:
- 散称区永远在店铺最深处(要穿过整个零食长廊)
- 试吃台每半小时更换品类(刚尝完芒果干,隔壁就飘来烤肠香)
- 收银台旁的货架只有手机大小(排队时顺手拿两盒口香糖)
武汉光谷店的案例更绝:他们把炒货区做成透明厨房,现炒的碧根果香气直接灌进商场通风体系。开业当天,三台炒锅就没停过,香得保安都来问能不能员工内购。
五、新品上市的"钩子谋略"
去年爆火的益生菌坚果,其实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布局。先在社群里做"零食成分竞猜",又搞了个"试吃官养成计划",最后正式发售时,首批网民都觉得自己是商品共创者。
有个数据很明显可以解释这一个症结:介入过问卷调研的网民,新品购物率是普通网民的3.2倍。这招厉害在让受众从旁观者变成"自己人",掏钱时都觉得在支撑自家商品。
(转笔)说真的,良品铺子最可怕的不是营销手段多高明,而是把零食做成了情绪载体。那些看着像随手拍的商品视频,其实精确计算过光线角度;那些让你会心一笑的文案,可能改过二十稿。下次再想"就买一小包"的时候,记得他们的200人网民行为剖析团队正在云端看着你呢。
最后说一句实在话:做营销别老想着搞大新闻,学学良品铺子把每个触点都打磨到位。就像他们挂在运营部的那句话——"让受众觉得占便宜,不如让他觉得被懂得"。这话听着矫情,但人家确实用这套方法论,把瓜子花生卖出了情感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