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常常碰到这种情况?精心写的商品文案发到朋友圈,点赞数还没早餐店老板娘晒包子的多... 更气人的是,隔壁老王随手转发条养生文章,居然能带来十几个顾客咨询?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20年前脑白金怎么靠着几篇软文火遍全国,这套方法放在微信里还能不可以用。


一、脑白金的"阴招"你学不会?

当年脑白金上市那会儿,市面上压根没这一个商品。他们愣是靠《人类可以永葆青春?》《两颗生物原子弹》这些文章,把"脑白金体"炒成了玄学概念。你发现没有?这些文章从头至尾没提"保健品"仨字,反倒像在揭秘重大科研成果。

现在微信软文制作软件有哪些流程,千万别一上来就甩商品图。学学这一个路子:

  1. 先种好奇心:拍测验室显微镜画面,配文"昨天在培养皿发现个怪东西..."
  2. 再抛专业梗:引用《自然》杂志数据,说某一种物质能改善睡眠(就是不提商品名)
  3. 最后甩钩子:"下周三直播解密这一个神秘物质"(这时候再挂预约链接)

二、三类软文对照表

我扒了200+篇脑白金老软文,总结出这套新手也能用的模板:

类型经典案例微信变形版留意事项
新闻式《南京现美国疯狂征兆》《北京某小区出现凌晨排队象》需要带详细地名、时间
悬念式《美国人睡得香咋办》《00后开始囤这一个?药店断了》标题必须含冲突点或反常现象
故事式《宇航员服用脑白金》《外卖小哥随身带的小瓶子》主角要普通人有代入感

上周帮朋友健身房改文案,原稿写"专业教练团队指导",我给改成:
"送外卖的老李最近总爬6楼不喘气,原来他午休时在消防通道做这一个动作..."
结局咨询量当天涨了3倍!你看,核心是把商品藏在生活场景里。


三、新手最常踩的五个坑

去年帮美容院改软文,原稿开头是:
"本店引进德国纳米技术,荣获ISO9001认证..."
(这不就是商品仿单吗?!)

手把手教你怎么改:

  1. 砍掉专业术语:把"表皮细胞修复"改成"熬夜垮脸救星"
  2. 加具体数字:"327人实测"比"多人推荐"更具有说服力
  3. 放过程别只放结局:拍下顾客28天打卡记录,比单纯放对比照真实10倍

记住这一个公式:
痛点场景(比如说熬夜带娃的黑眼圈)+ 化解方案(别直接说商品)+ 真人见证(带时间线的记录)


四、自问自答环节

问:现在人都精了,这套过时了吧?
去年某代餐品牌用改良版脑白金套路,在微信做了组测试:
A组发直接卖货文案,转化率1.2%
B组发《上海白领的午餐袋秘密》,转化率8.7%
(数据来自该品牌内部报告)

问:怎么让文章看着不像广告?
重点来了!脑白金早年那些科普文,像《一天不大便有症结吗》,表面在讲健康学识,实际在为商品功能铺路。现在可以做这些变形:

  • 整理《打工人必备的5个快手早公式》(顺便植入代餐粉)
  • 拍vlog《教爸妈调手机字体》(最后"不小心"拍到保健品药盒)

小编观点

搞了十几年营销,发现个扎心事实:网民从来不是讨厌广告,是讨厌无趣的广告。脑白金最狠的不是新闻标题套路,而是敢花半年时间培育商圈,等所有人都好奇"脑白金到底是什么"时才推出商品。现在新手总急着马上见效,反而容易翻车。记住,好软文得像谈恋爱——先眉来眼去三个月,再牵手才不突兀。下次写文案前,先把自己当网民读三遍,假若读着像推销就撕了重写。这条路没有捷径,但用对方法,确实能少走十年弯路。

: 脑白金利用《南京出现"美国疯狂"的征》等新闻式软文制造悬念
: 采用科普样式讲解睡眠与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 将商品功能融入生活场景的故事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