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隔壁老王开餐馆投了3万块找代理公司发软文价钱,结局文章全塞在不知名小网站,阅读量加起来还没他家菜单传单发得多。今天咱们就唠唠,在北京这片互联网公司扎堆的地界,怎么找到靠谱的软文代理加盟公司。
软文发布不就是发文章吗?
去年帮朋友考察商圈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一篇母婴商品测评文章,A公司发完带来200个咨询,B公司发完只有3个电话。后来细琢磨才明白,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
真正专业的代理公司得干三件事:
- 像老中医把脉似的摸清商品核心卖点
- 把广告词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
- 找到会精准"偶遇"目的开销者的发布渠道
举一个实在例子,有家做智能门锁的初创公司,代理公司没让他们吹技术参数,反而让安装师傅讲真实故事:"上周给朝阳区刘阿姨装锁,她举着锅铲说'这下追剧不怕快递敲门听不见了'"。这种带烟火气的文案,比干巴巴的功能介绍管用十倍。
北京上千家代理公司怎么挑?
走在国贸写字楼里,每层都能碰上几家文化传媒公司。教你三招防坑秘籍:
第一招查备案:正经公司在全国互联网广告审查平台都有登记,就跟餐馆要挂卫生许可证一个道理。去年工商查处的47家违规公司里,有32家压根查不到备案消息。
第二招看案例库:别信官网那些明星合照,直接让人家打开后台数据。见过某代理公司演示时,现场调出三年前给宠物食品做的传播方案,连当时每个平台的网民停留时长都记得门清,这种才算是真靠谱。
第三招问发布渠道:假若对方开口就说"我们有2000家媒介资源",可得留个心眼。有位做护肤品的李姐跟我吐槽,签合同前吹得天花乱坠,最后发现所谓的"时尚大号"都是买粉的僵尸号。
价钱迷雾背后的猫腻
市面上报价悬殊得吓人,从5000到50万的套餐都有。这里头首要差在四个地方:
资源真实性:朝阳有家公司推出"9800元包20个渠道"的服侍,后来被扒出用的全是站群体系生成的伪门户网站
内容定制度:通稿批发和量身定制的成本能差七八倍,好比淘宝买衣服和高级定制的区别
数据维度:便宜的只管阅读量,用刷量软件分分钟搞定;靠谱的会监测网民从看到文章到下单的全链路
后续服侍:海淀某科技公司去年选的代理,发完文章还帮着做了三个月的舆情监测,发现潜在顾客都聚集在知乎,及时调整了投放谋略
见效慢是不是被忽悠了?
这事得分开看。假若投完一周没动静,先别急着骂街。去年跟踪过培育机构的案例,9月开学季投的软文,到12月寒假前咨询量才暴增。人家代理早提醒过:"家长都是要时间做决策的"。
但假若出现这三种情况,赶紧撤:
- 所有文章清一色带二维码和400电话,生怕别鬼不觉道是广告
- 阅读量总在凌晨2-4点突然暴涨
- 发布的平台和商品八棍子撂不着,比如说老年保健品发在游戏论坛
新兴平台要不要跟风投?
最近总有人问:"现在短视频火,是不是该把预算都砸抖音快手上?"这话对一半。见过做制造业轴承的厂家,非让代理公司做搞笑剧情短视频,结局五十万拍出个四不像。
正确姿势应是:
- 机械设备类多在专业论坛和行业公众号布局
- 快消品适合小红书种草图+知乎测评文组合拳
- 高客单价商品得靠权威媒介报导增强信任感
去年有个做空气净化器的品牌,先在《中国境况报》发科普文章构建专业形象,再去抖音做测验视频,转化率比纯玩梗的高出23.6%。
干了八年媒介运营的老张跟我说过句实在话:"找代理公司就像寻找对象,光有钱没用,得看能不能听懂你的话中有话。"下次再去咨询时,不妨把商品往桌上一摆,看一看对方是先掏报价单,还是先问你要网民画像。有些时候,提症结的水平比给答案更可以看出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