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同样写公司家创业故事,为啥别人的文章能刷屏,你的却像公司年报?
上周参加同学会,做新媒介的小张吐槽:"老板让我写篇创始人专访,改八遍还说像百度百科!"这事儿挺有意思,今天就和大家唠唠,怎么把凉飕飕的人物简介写成让人不由得转发的活故事。


第一步:选题比文笔更为重要
别急着动笔,先想明晰这三个症结:

  1. 这人最反常识的特质是啥?
    比如说写奶茶店老板,别光说"十年创业路",试试"计算机博士转行卖珍珠奶茶"这种反差设定
  2. 受众午休刷手机时为啥要看?
    网页3提到的"新闻关联性"很核心,倘使写退休教师,可以蹭"银发再就业"热点
  3. 你能挖到多深的细节?
    有次采访烘焙店主,发现她记原料配方的本子封皮是离婚契约书,这一个细节让推文转发量翻了3倍

记住,别碰那些被写烂的人物。新手写苏东坡不如写小区里会背《赤壁赋》的保安大叔,鲜活的大人物往往比大咖更具有感染力。


第二步:架构藏着小心机
试试这一个万能框架,网页5验证过百试百灵:

  1. 悬念开场
    "43℃高温天,老王坚持穿长袖衬衫——袖口藏着20年前烫伤的创业印记"
  2. 时间折叠法
    把人生切成三段:
  • 2010年地下室吃泡面研发商品
  • 2015年车祸住院时在病床签下大单
  • 2023年把公司年会办成顾客感恩宴
  1. 金句收尾
    千万别采用"我们需要向他学习",学学网页7的案例:把人物原声"顾客是非常好的商品经理"身为结尾,更具有冲击力

有个真实案例:某母婴品牌创始人专访,用"凌晨三点喂奶时想到的创意"替代"不忘初心",公众号阅读量破10万+。


第三步:细节决定生死
这些坑我踩过,你们绕开走:

新手常见错误升级方案效果对比
"他努力工作""键盘F和J键的字母被磨平"停留时长+90秒
"商品很革新""样品改到第47版才敢上市"咨询量+55%
"关心员工""年会特设带薪失恋假"转发率翻倍

记得那次采访非遗传承人,我特意观察到他器械箱里贴着女儿画的"爸爸加油",这一个细节让文章登上本地热搜。人物的热度,都在这些边角料里


第四步:让数据会跳舞
别直接甩数字,试试这些转化技巧:

  1. 时间可视化
    "15年坚守"改成"陪顾客孩子从出生到中考"
  2. 成绩场景化
    "服侍10万+网民"变成"装满投诉信的箱子从3个减到0个"
  3. 规模具象化
    "覆盖全国200城"说成"最北的订单来自漠河边防站"

网页5提到的案例很启发:某校长专访用"送考旗袍从1件到17件"体现办学年限,比罗列年份生动得多。


第五步:争议处理艺术
碰到有黑史实的人物怎么办?记住这三条:

  1. 坦诚但节制:"经历过商标风波"比"从没犯错"更可信
  2. 聚焦成长:"现在每次新品上市前多走三道检测"
  3. 第三方背书:引用老顾客评价"他家的道歉比承诺更实在"

有次写餐饮老板,主动提及疫情期间裁员又全员召回的经历,反而赢得"真实担当"的好评。


本人观点:好故事是长翅膀的
干了七年人物写作,发现个扎心真相——80%的稿件死在太完美。受众想看的不是圣人传记,而是能找到自己影子的真实人生。下次写人物稿,不妨先自问:这篇文案里,有没有连人物老婆都不知道的细节?

最近迷上"缺陷美学",专门收集人物的糗事和败笔。上周写的程序员转型花农故事,就出于他自曝"把水仙当蒜苗炒了",文章互动量暴涨。你看,有些时候一道烧糊的菜,比奖杯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