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同一条街的火锅店,有的天天排队有的冷清?
去年帮朋友改造春熙路某老火锅店,发现个怪现象:明明味道差不多,但隔壁店在某音上的"火锅挑战赛"视频点赞量是他们的20倍。核心差距在于:会不会使用成都人的社交货币做营销。
血泪对比表:
传统做法 | 本地化玩法 |
---|---|
发传单写"正宗牛油锅" | 发起"辣度分级挑战"(微辣=菊花安全级) |
公众号推文介绍菜品 | 拍"嬢嬢手写菜单"系列短视频 |
美团满100减20 | 搞"锅底续命卡"(吃完可打包老油) |
成都式营销的三大致命误区
误区1:把川渝文化简单等同火锅熊猫
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某文创店在宽窄巷子搞"熊猫火锅主题展",结果被本地人吐槽"不如去动物园"。真正能打动成都人的元素:
- 茶馆文化里的"老板凳"哲学
- 地铁口嬢嬢的"牙尖十八怪"
- 太古里街拍的"潮人恐惧症"
误区2:忽视方言梗的杀伤力
某奶茶品牌在成都推新品时,把常规slogan改成"巴适得板,这杯我请了",当月销售额暴涨150%。方言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抖音发起"成都话等级考试"挑战
用"神戳戳""惊风火扯"做弹幕互动
把商品说明写成"李伯清散打评书"
误区3:跟风全国性热点忘记本土节奏
成都人的生活密码:
- 工作日中午12点:各大写字楼外卖高峰期
- 周末下午3点:茶馆开始摆龙门阵
- 晚上10点:夜蹄花刚刚出摊
让成都人自动转发的3个邪招
邪招1:打造"街坊荣誉榜"
玉林路某面馆的操作:
- 给常客颁发"终身免费加臊子"特权
- 把熟客吃面照片做成"光荣墙"
- 每月评选"最牙尖消费者"送定制围裙
邪招2:发起"成都鄙视链"话题
某本土品牌的爆款操作:
- 在知乎提问"在成都,吃微辣是不是要被开除户籍?"
- 引导网友在评论区Battle
- 把精彩评论印成地铁广告
邪招3:制造"社区暗号"
双楠某咖啡馆的玩法:
- 每周三推出"接头暗号"特饮(如"老板儿,二两素椒")
- 对暗号消费者享隐藏福利
- 把暗号设计成麻将牌样式贴纸
不花大钱的本地化获客渠道
渠道1:占领小区菜鸟驿站
合作方式:
- 在快递柜贴"扫码领豆瓣酱"
- 搞"取快递顺便抽霸王餐"活动
- 用货架做"成都方言填空题"互动
渠道2:承包广场舞音响
操作要点:
- 赞助音响印品牌Logo
- 舞间插播魔性广告:"王姐,你昨天领的免费体验券还没用!"
- 举办"舞林争霸赛"颁奖自家优惠券
渠道3:寄生社区团购群
某烘焙店的骚操作:
- 伪装成"热心邻居"分享烘焙教程
- 在教程里不经意露出商品
- 发起"晒早餐图换折扣"活动
提高转化的隐藏开关
帮某串串店改造线上运营后,三个月营业额翻3倍:
-
痛点可视化:
- 把"新鲜牛肉"改成"凌晨3点屠宰场直送"
- 后厨直播"嬢嬢穿串全过程"
-
福利社交化:
- "带新人进群送鸳鸯锅"(其实就清汤锅)
- "发朋友圈吐槽老板送酸梅汤"
-
预约游戏化:
- 把订座系统改成"抢茶馆竹椅"
- 设置"迟到超过10分钟自动转让座位"
我的私房数据运营术
说个可能被同行骂的秘诀:重点关注35-55岁成都嬢嬢的数据。她们才算是真正的传播节点:
- 每周分析嬢嬢们的点赞时段(通常是晚饭后)
- 监测她们在家族群的转发话术
- 设计专门针对"中老年表情包"的营销素材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成都年轻人开始热衷"假装在上班"的早C晚A生活。有家咖啡馆推出"办公套餐":29.9元含咖啡+充电+假装加班拍照道具,工作日上座率直接拉满。
最后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
在成都做网络营销,千万别学北上广那套"高大上"玩法。这里的人精得很,一眼就能看穿套路。不如把心思花在:怎么让消费者觉得"不转发就亏大了"。记住,成都人最吃"又懒又精"的人设——既要让TA觉得占便宜,又要让TA懒得思考就下单。
对了,千万别在夏天推"火锅套餐",成都人这一个季节都在抢冰粉摊子。要学会顺着城市的生活节奏走,毕竟在这里,连营销都需要讲"安逸"!